正文 鄭鈞,一輩子的搖滾信徒(1 / 2)

鄭鈞,一輩子的搖滾信徒

封麵故事

我的堅持是對的

這兩年的鄭鈞看起來不再那麼不羈了——這和他過了40歲的年紀有關,也和比他小16歲的妻子劉芸有關。他依舊唱著內心的聲音,但在那個小女人的打造下,他的一身行頭看起來卻更精道、更考究;他依舊不會被歸到大眾流行之列,但卻與時尚靠得更近了;之前他是一個女孩的爸爸,如今又成為了男孩的爸爸,雖然他沒有寄希望於搖滾理想的傳承,卻給兒子起了一個他最崇拜的滾石樂隊主唱Mick Jagger的英文名。

我們隻能將鄭鈞放置在有音樂的空間裏進行拍攝,因為他不是演員,他的激情段位太高,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將這個不溫不火、慢條斯理的男人的熱情調動起來,因此,我們選擇了一個錄音棚,即使這裏空間極其有限,但卻可以呈現出鄭鈞最high的那一麵。

年幼時的鄭鈞並不喜歡音樂,他第一次接觸搖滾樂還是因為大學裏的外教在課堂上聊起美國文化,聊起搖滾唱片。而僅僅是那一次碰撞就讓鄭鈞再也無法割舍,從此和音樂有了密不可分的聯係。“當時聽了之後覺得特別震撼,原來還有這樣的音樂,這麼真實,這麼有激情。我之前從沒有聽過這樣的聲音,我渴望能夠了解更多。那堂課給我打開了人生中一扇窗戶,原來我還可以這樣活著。”

之後的兩個學期裏,鄭鈞早晨起床牙也不刷、臉也不洗,睜開眼的第一件事到睡覺前的最後一件事全部都是彈琴,學業也逐漸荒廢了。“我是相信夢想的人,但是我當時並沒有想到會成為一個職業歌手,我隻是喜歡和熱愛著搖滾。搖滾給我帶來的美好讓我恐懼,我一直想著怎樣才能保護她,讓她永遠美好下去。”鄭鈞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搖滾樂,也愛上了這種激烈奔放的生活態度,隨後他在學校裏組建了炙手可熱的樂隊,在大學裏他的個性也得到了釋放,終於有一天,他的夢想實現了。

可在鄭鈞發行第一張唱片之前,他的生活可以用“清貧艱難”來形容。那時候沒有網絡、沒有選秀,當然也就沒有那麼多的成名機會,更沒有什麼希望賺到錢。“因為我知道自己未必能夠以唱歌為職業,但我就是自己樂在其中。”最難的時候他經曆過身無分文的日子,整日浪跡穿梭於朋友同學之間,甚至在北京西三環公主墳橋的環島公園裏過夜,對走投無路的生活無計可施。“我當時離開了西安,離開了家,又放棄了去美國的機會和簽證。決心留下來當歌手,我已經把我擁有的東西都賭在這件事上了,所以沒有任何退路。隻能懷抱熱愛往前走。事實證明,我的堅持是對的。”

搖滾是超出平凡之上的美好

從1997年鄭鈞發行第一張專輯《第三隻眼》到現在已經有16年的時間,這16年裏鄭鈞的成長和蛻變是顯而易見的。他褪去了浮躁的狀態,從最初全憑熱情和激情的創作,到能夠更平靜、更明白地找到自己的方向,他對音樂和創作的理解也發生了變化。“以前搖滾對我而言代表著一種生存狀態,代表著真誠、自由、激情、勇氣。現在我覺得搖滾樂是讓人心變得更單純、更幹淨的方式,也是我更想表達的態度。”

目前鄭鈞的家裏有數十把吉他和上千張CD,聽完這些CD的時間不可小量,而鄭鈞卻把其中很多CD聽了不止一遍。“他們會帶給我身心的愉悅和快樂,煩的時候放張唱片聽一聽就會完全把我帶入另外一個空間。音樂是一種能量,因為聲波本身就是一種能量,而音樂是很美好的聲波。如果是讓你有共鳴的好音樂,它就能夠完全震動你的神經,讓你產生一種很微妙的感受,這種感受是非常超然的。跟你吃到好吃的和買到好玩的所帶來的歡樂是完全不一樣的。”在鄭鈞看來,好音樂、搖滾樂已經成為了一種讓人有機會超越平庸生命的介質,讓他感受到了生命中超出平凡之上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