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1)

《簡曆》張康序

我們說是你們的錯,

我們說是他們的錯,

其實我們都有錯。

我們犯過錯,我們犯著錯,我們一起造成了現在的困境。

1

麵試官翻著我的簡曆,目光遊移不定。

“你在外語學院學習,這個我們是知道的。”

“嗯。”

“你學商務英語,這個我們也是知道的。”

“嗯。”

麵試官頓了一下,發現自己的說法像在算命,於是換了個角度:

“我們是外資公司,這個你是知道的。”

“嗯。”

“我們招的是銷售,這個你也是知道的。”

“嗯。”麵試官和外麵的世界接觸久了,無法說出正經的中國話,我想要不毛遂自薦用英文吧。

麵試官看穿了我的擔憂,沒有讓我舍己為人,暢快地直入主題:“那麼請你談談如何能做好銷售工作?”

我回答:“我認為做好銷售工作首先要建立在對公司產品及服務深入了解的基礎上。。。。。。”

麵試官用一聲優雅的咳嗽打斷我,“同學,我希望你可以說得簡練些。”

“好。一,深入了解公司產品及服務;二,要有好的口才,能與客戶有效交流溝通;三,具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完畢。”

麵試官聽得很清楚,高興地表揚我:

“很好,你說得很清楚。但是,還有一點,銷售是一個很辛苦的工作,這個你是知道的,所以首先要有吃苦的精神。你沒有說出它,這說明在你潛意識中沒有吃苦的概念。”

存在某些人,善於從某某的某某言行推斷某某的某某傾向,再結合某某的某某動作,深入挖掘某某的某某潛意識,從而揭露某某的某某不齒念頭及齟齬想法,不管某某有還是沒有。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們自信心極強,堅信自己的推斷入木三分,毫厘不爽。

我說:“我願意給您解釋,我沒有說我能吃苦,是因為我覺得吃苦跟誠信、勤奮、謙虛等品質一樣,是作為一個社會人最起碼應該具備的,不需要說出來。請放心,我能吃苦。”

麵試官說:“我怎麼相信你能吃苦?你們大學生最大的毛病就是不能吃苦。”

我說:“那是很久以前的情況。現在的情況您也知道,隻要能工作,什麼苦都爭著吃。”

麵試官說:“我們以前招的大學生,都是幹不了幾個月就嫌苦走了。我們很難信任大學生。”

我把麵試官當成一位買桃的大叔,他在買桃的過程中上了幾次當,嚐了不少酸,從此對桃子很失望,但是又想吃個甜桃,所以不由自主再次站到了桃子麵前,怎奈此桃沒有在第一時間喊出我很甜,讓大叔又愛又恨不吃不爽想吃怕酸,等等,種種複雜的心情讓大叔無所適從苦不堪言。我作為桃子,應該積極主動地讓大叔相信我很甜。

我告訴大叔:“我是大學生,但大學生不是我,我代表不了大學生,大學生也代表不了我。我和您所接觸過的大學生不同,我真的能吃苦。我是從農村來的,從小。。。。。。”

大叔再一次打斷了我,“你那麼能吃苦為什麼不去掃馬路?”

這話相當於說桃子你那麼甜為什麼不去榨白糖。

我笑了笑,從他手中拿過簡曆,“大叔,桃子不適合榨白糖。”

麵試官說你說這話什麼意思,我沒有回答,起身走了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