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人也不多,在每個二十多米才有的一盞昏黃路燈下,才能看到三兩個行人。大部分也都是和夏海升這樣帶著水桶趕早去提水的。因為隻有這個時候,取水處才不用排很長的隊。
夏海升緊了緊身上的衣服,走下門前的樓梯,也並入了前往取水處的稀疏人流中。
路上的積雪雖然不算多,但也已經有幾厘米厚了,踩上去“嘎嘎”的響。而且其實有很多已經結成了冰,走起來容易滑,可不好走。
不過由於今天夏海升稍微睡過頭了一點,所以他現在需要加快腳步了。
取水處雖然距離叔叔夏嚴的家隻有400多米的距離,卻需要從飛來峰翻過去。到另外一邊半山腰的一處水塘提水。
積雪再加上山路,空著手都不好爬,何況回來的時候要提一通滿滿的水。所以來回一趟,加上排隊取水的時間,夏海升至少要二十分鍾的時間。而他卻要趕在早上六點之前將四捅滿滿的水提回家,裝進水缸裏,作為夏家當天的生活用水。
六點之後,他還要為叔叔、嬸嬸和他那個該死的堂弟準備早餐。一直要忙到上午7點,他才能去上學。
不過好在經過三個多月的時間,夏海升已經慢慢適應了這樣的山路。此時的他腳步也是飛快,絲毫不慢於周圍的其他成年人。而剛開始的時候,他真的是經常摔跤的。如果不是路周圍都有護欄,他估計早就不死也要被摔成重傷了。
從叔叔夏嚴家出來,夏海升隻用了大約5分鍾的時間就翻過了飛來峰到了取水處。這已經算是很快的了。不過回去的路才是最艱難的。
“啊喲!升哥兒,怎麼又是儂這麼早的出門來提水的嘞。儂那個叔叔哦,真是壞心眼。儂還這麼小,怎麼好意思叫儂天天這麼早出去提水!”
自從被叔叔家收養,三個多月來,夏海升幾乎每天都這麼早出門去提水。由於他實在太小,就顯得很顯眼,自然有不少附近的鄰居都認識他,為他打抱不平。
“張阿姨早。”夏海升禮貌的打招呼道:“我叔叔說我和我妹妹寄住在家裏,每天都要多用很多自來水,所以要我每天早上多提點水回去,好夠洗衣服做飯用。”
“啊喲!儂兩個小寧(小孩),一天才能多用多少水的嘞。儂那個叔叔唉,簡直摳門摳的不要不要的嘞。而且還讓儂一個這麼小的小寧來提水。良心都莫的嘞。”這個張阿姨祖上似乎是從海市那一帶逃過來的,所以說話都帶一點那邊的口音。年紀大約40,倒是個十分熱心腸的女人。
說著話,她便一邊從自己的口袋裏掏出一個小袋子,一邊朝正準備排隊的夏海升招招手道:“來來來,阿拉這裏有一個小籠包,是阿拉自己包的,還有點溫,給儂吃。儂一個小寧要多吃點東西才能長得快。”
“謝謝,張阿姨。”夏海升也不推遲,小心的伸手接過張阿姨的小籠包,立刻就給人家露出一個燦爛的笑容。
這是他每次收到好心人送給的食物時,招牌的動作。讓人有一種“這孩子特別知恩圖報”的感覺。送得也開心。正是用這一招,夏海升為自己掙到了不少“早餐”。
沒辦法,出門的時候什麼都沒吃,叔叔夏嚴可不會給他準備早餐,家裏的早餐都還要等他回去準備呢。可是幹活也需要力氣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