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有所為也有所不為。
古語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說的是做人的道理,做生意也是如此。李嘉誠認為,不要因為利潤少就不去做,也不要因為風險小就去做,更不能在損害信譽的情況下還去賺錢。一個商人要謹記:違背道義的事情堅決不能做。
沈南鵬,可謂被眾多光環環繞:紅杉(Sequoia)中國基金的創始及執行合夥人,攜程旅行網的創始人及董事,如家連鎖酒店的創始人及聯席董事長,中國最大的戶外媒體企業分眾傳媒的董事,被 Asian Venture Journal雜誌評為 2004年“亞洲年度企業家”,被評為 CCTV 2006年度經濟人物。
沈南鵬當時在做如家酒店的時候,碰到過這樣一件事。他們剛開始做經濟型酒店時,有一個非常強的經營團隊,有很多人去找沈南鵬,希望他的團隊管理一些酒店,其中有一些酒店與沈南鵬的定位不一樣,有一些是 3星、4星級酒店,而沈南鵬的定位是價格在 100元多一點的經濟型酒店。沈南鵬想:如果我們做的話,當然也會賺錢,但是我們最後決定不做。因為我們是做企業,而不隻是為了賺錢。如果做這樣的事情,需要有個團隊去研究,可能會混淆消費者對如家品牌的認識,這對如家品牌是一個稀釋,所以他沒有做這樣的事情。在傳統觀念看來,這是不可思議的,為什麼有錢不賺呢?而對沈南鵬團隊來說,如果影響長期效益,即使有錢也不會去賺。所以在創業的時候,一定要有長遠的眼光,一定要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意味著要有很多的犧牲,意味著要抗拒很多的誘惑,意味著並不是為了財富去打造企業。
在商業社會裏,你可能做不到最大,但一定要通過準確定位來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所有利益都想囊括自己的麾下,這是不切實際的。沒有哪個企業可以做到麵麵俱到,業務貪多雜亂,管理好是很困難的,很多時候隻會使企業尾大不掉,難於管理。商人要善於“並兵相敵”,堅持“有所不為而後有為”的原則,運用市場聚焦策略,揚長避短,把有限的資源、資金、力量集中到能夠形成自身優勢的領域和目標上來,或者謀求成本領先地位,或者爭取產品差別優勢,
如有可能兩者兼而有之,最終形成核心競爭力。
不同的選擇,造就不同的結果
人生是一段旅程,每個人選擇不同的奮鬥方向,就會造就不同的風景。看盡人生各種風景的李嘉誠這樣說:“眼睛僅盯在自己小口袋的是小商人,眼光放在世界大市場的是大商人。同樣是商人,眼光不同,境界不同,結果也不同。”做小商人還是做大商人,就看你怎樣選擇,不同的選擇會給你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
20世紀 60年代中後期,李嘉誠將經營塑膠工廠所賺取的利潤,以及第一幢工業大廈源源不斷的巨額租金收入全部投資到房地產的經營時,幾年之後,香港局勢就開始動蕩不安,銀行也爆發信用危機,房地產價格飛速暴跌,許多建築公司、地產公司紛紛倒閉。香港發生了有史以來第一次房地產大危機,後來又爆發了反英抗暴事件。所有這些都嚴重地動搖了投資者的信心,整個香港的地價、樓價處於有價無市的狀態,建築業的活動完全停頓。
針對當時的經濟情況,很多商人紛紛賤價拋售房屋,遠走他方,感覺沒有生意可做,前途渺茫。此時擁有多處地產的李嘉誠,經過深思熟慮,認為這是個大好的機會,毅然決定繼續投資香港房地產。於是,他以極低的價格收購了一座又一座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