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若沒有了那些個貪官汙吏,又如何彰顯清流們的可貴?
若沒有這些明爭暗鬥,朝堂上便是一潭死水,萬事皆由皇帝陛下一人來操持,趙昀還不得被累死?
曆史上除了確實是徹頭徹尾神經病之外,許多帝王其實都有著可取之處,並非眼下耳聾,而是考慮全局,舍不得丟掉這些棋子罷了。
趙昀是個聰明的皇帝,曾經也是個實幹的皇帝,胡命橋既擔任他的死衛,同時也是他的耳目,丁大全事件爆發之後,胡命橋會更加受到倚重。
隻要胡命橋願意為楊璟打掩護,楊璟就能夠高枕無憂地搞“地下工作”了。
楊璟在羅道寧和甘露師太的問題上,給了胡命橋極大的幫助,這也是冒著巨大風險的,所以胡命橋投桃報李,並不是什麼難事。
當然了,想要全部瞞住也是不現實的,楊璟也不希望如此,畢竟人無完人,偶爾也需要有些缺點和不足之處,如此才能讓趙昀更加放心,如果自己毫無破綻,趙昀又該擔心了。
所以楊璟決定,主動泄露一部分秘密。
無論是白牛教亦或是紅旗墰,那都是反賊亂黨,不可能泄露出去,地方官府的人脈,也不能讓趙昀知道,因為勾結地方軍政,已經有謀反的嫌疑了。
最適合主動暴露給趙昀的,應該是宗師團。
這是楊璟從大理偷偷帶回來的,是科技力量,是能夠推動大宋科技進步的團隊,趙昀即便知道了,也沒道理不接納。
再者,這些人與軍政無關,隻是單純搞技術的,對朝廷沒什麼威脅,反而能夠帶來翻天覆地的技術改革。
而且楊璟需要研製火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以自己和皇城司的能力,實在是力有未逮,如果能夠得到趙昀的認可,得到朝廷的資源支持,宗師團的作用會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
隻要讓趙昀見識到宗師團的價值,隻要他願意接納宗師團,相信不需要多久,大宋就能夠組建出一支以槍炮為主,橫掃天下的無敵之師!
念及此處,楊璟不由心頭火熱起來,與楊妙真長談了一個下午,將紅襖軍餘部的事情都交接妥當,也趕著下山去了。
雖然楊璟有心與楊妙真培養一下親情,但實在太過尷尬和別扭,楊妙真或許也有著同樣的感覺,在這個方麵也並沒有太過強求。
回到府邸之後,楊璟終於也緩了一口氣,想著心中的計劃,並沒有休息,而是讓陳密領著,來到了武林門外的皇城司秘密作坊。
這裏便是杜可豐以及五十名宗師級匠人的聚集地。
讓楊璟感到驚喜的是,在騎兵型西馬龍重管左輪研製成功之後,宗師團的人夜以繼日,終於造出了漢陽造老套筒的雛形!
西馬龍重管左輪隻是一個嚐試,也是楊璟的私人訂製,是無法大批量生產的。
可老套筒卻不同,這款經典的槍械,從清末民國,軍閥亂戰的年代,便一直沿用到了抗日抗戰時期,是最容易生產也運用最廣的低端步槍!
即便如此,槍械的製造已經不再是技術性難題,真正要命的問題是彈藥的配製,由於需要小心的精細操作等各方麵原因,子彈的產量會比槍械要低很多很多。
如果沒有子彈,槍械便是一根無用的燒火棍,而掌握配製火藥的,便隻有杜可豐和這五十名宗師匠人。
且不說宗師們都已經老了,單說就這麼一點人,配製出來的火藥量,根本就無法滿足需求,所以必須盡快培養大量的技術性人才。
如此一來,楊璟的槍械技術,就必須貢獻出來,一旦大範圍流傳,不出一段時間,便會落入蒙古人細作的手中,從而失去了科技層麵的優勢。
楊璟思來想去,也隻能退而求次,借鑒花團錦簇的做法,將槍械和彈藥的製作,分割成流水線,如此就能夠批量生產,各部門之間卻不能互通有無,讓這些人無法掌握全套的技術,問題也就得到解決了。
當然了,最好的法子就是讓皇城司來做這個事情,最大程度保守這個核心機密。
這一切都需要趙昀的認可和同意,而想要說服趙昀,可不能隻憑楊璟一張嘴。
所以這支老套筒的雛形,就成為了說服趙昀的關鍵!
楊璟隻希望老套筒能夠發揮出該有的作用,隻要讓趙昀看到它的威力,看到它的殺傷力,看到它超越這個時代的力量,那麼楊璟的大事也就成功踏出第一步了!
楊璟下定了決心,便與杜可豐等人連夜進行調試和試射,一直忙到第二天的淩晨,楊璟才稍稍安心下來,帶上這支老套筒,入宮見趙昀去了。
大宋能否改變曆史軌跡,步入科技強軍的行列,楊璟能否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就看今番的入宮之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