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教學視角下的大學生考試改革探討
考試研究
作者:劉建芳
摘 要: 當前大學生麵臨的考試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偏離了設計考試的初衷,考試成績很難作為學生培養質量的重要參考標準。本文結合一線教學工作實踐經驗,從學生和教師兩個角度探討導致考試成績失效的主要原因,並從學風建設、考試改革等方麵提出一係列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 大學生 考試改革 教學視角
誠信考試是大學學風建設的重要內容,但大學生考試違紀現象仍屢禁不止,甚至相當部分學生存在“學得好不如抄得好”,“學一年不如背幾天”的思想觀念,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的重心不是日常汲取知識,而是期末考試能夠考出好成績,這已經完全違背了在教育過程中設置考試環節的初衷,同時喪失了考試的意義。應該說,當前大學期末考試成績已經很難作為學生培養質量最重要的參考標準,那麼導致考試失效的原因是什麼呢?如何才能讓考試發揮作用?這是本文要探討的主題。
一、考試失效的原因分析
結合一線教學工作實踐,我認為導致考試失效的原因不單單在於某一個主體,要從根源上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認真客觀地分析整個教學過程。
(一)學生學業倦怠是導致考試環節失效的直接原因。當代大學生學習倦怠現象非常普遍,大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參差不齊。學生群體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諸多突出問題,首先是學習態度消極,突出表現為課堂聽講不認真、作業完成效果差、玩手機、隨意進出課堂、遲到早退、無故曠課等。其次,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不高。一些學生在老師授課時反感課堂提問,主動站起來回答問題的同學更少。麵對教師的問題,缺乏自主思考,回答問題的邏輯性不強。再次,學習惰性表現突出。“平時不預習,上課不學習,下課不複習”是當前大學課堂麵臨的主要問題。布置課後作業時,明顯感到相當部分學生排斥需要動手寫的作業,歡迎電腦文檔形式提交作業。在作業批改過程中發現相當一部分同學書寫的版麵美觀度極差,而打印或電子版的作業內容邏輯性差,網絡轉載內容多,有個別同學常常全文轉載網絡文字,甚至連帶網址都直接拷貝過來。最後,學生學業重點本末倒置。當前部分學生困頓於各種各樣的社團活動、兼職工作,占用了太多學習時間和精力。培養交際與事務處理能力是大學生學習階段不可或缺的能力培養,相比而言,學習知識及培養學習能力是大學階段最主要的任務,學業重點本末倒置不利於大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二)傳統刻板的教育教學方式是導致考試失效的導火索。當前流行的主要考試形式是閉卷考試,學校通過考卷檢測和摸底學生對前期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事實上,當前大學生麵臨的考試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考試設計的初衷,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難脫責任。
首先,知識體係缺陷和照本宣科抹殺了大部分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在知識體係構建方麵,教學大綱設計的教學內容是基於學科流行的基本教材。但是,學生要學習和了解一門課程,除了規定每個學生必須掌握的理論知識、實際技能和基本技能外,還需融入即時的社會背景和現實案例及學科當前最新發展,讓課程內容豐滿起來。另外,當前“90後”大學生思想活躍,自我意識強,社交廣泛,電子設備一應俱全,非學業活動多元化,照搬或轉載課本上的內容已經完全喪失了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