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墾荒狩獵(1 / 3)

民國二十三年前的黃河口初秋時節,颸颸北風吹拂著空曠原野,在望不到盡頭的鄉間土路上,一輛馬車和一輛牛拉大車慢悠悠向著越來越窄的黃河口深處駛去,大車裏分別坐臥著四個穿戴黑色棉衣褲和瓜皮帽年齡不等的漢子以及兩個頭上包裹著圍巾的婦女,這是一家人,前麵趕車的老漢叫李滿堂,這一年他四十六歲,隻見他佝僂著脊背,雙手揣進衣袖裏,胳膊中豎立插著的馬鞭子隨著搖晃的車輛在不時擺動著。那微瞇著雙眼像是在打盹,長久聽不上趕牲口的吆喝聲,隻有他嘴角上叼著的煙袋鍋子時不時發出“吧嗒”“吧嗒”聲響還能顯示他的存在;馬車上坐臥著四個人,除了李滿堂和他老伴薑氏外還有兩個兒子二蛋和狗蛋;後一輛牛車上趕車的是李滿堂的大兒子大蛋和兒媳婦秋香。這家人是趕往黃河口灘地裏去收獲田地裏的莊稼。自從民國十八年黃河口改道後,到黃河口灘區墾荒種地的人越來越多。年前,李滿堂一家人也找了塊地勢較好的荒地種植了些地瓜、大豆和高粱,秋後眼瞅著別人家都陸陸續續去灘地忙收莊稼了,李滿堂等收獲完城外附近自家種植的莊稼便急匆匆叫上一家人趕著大車去了黃河口。

李滿堂家住鳳津縣城西關村,雖住城牆外但在鄉下人看來也算是城裏人。民國時期的中華大地,正是經濟蕭條、民風不穩、社會動蕩、內憂外患的年代,百姓生活異常艱難,正常家庭能有衣穿混飽飯就算是相當不錯。李滿堂早年跟隨自己的父親在縣城附近耕種田地外還做些外出販賣糧食、食鹽、搗鼓木材等生意,結婚後父親幫助他在縣城城牆外沿街道旁蓋上三間土坯房屋安上了家,老婆薑氏除了照看三個兒子外還做起了打水煎包和粘粥的小生意。前幾年因父親長病去世,李滿堂分得了父親留給的牲口、大車和城外附近的五畝田地。幾年後他做生意賺了些錢又購買了一頭牛,這在當地家境雖不富裕也算是中等人家了,雖是家丁興旺,三個兒子卻個個能吃能花,好不容易給老大大蛋操持完娶上了媳婦,老二老三又麵臨找媳婦的問題了。李老漢眼看越來越薄的家底子,心裏不禁暗暗焦急。

大蛋因為趕的是牛車走的比較慢,遠遠的落在了後麵。秋香見附近沒有人忍不住和大蛋嘮叨著:“一家人都在一個大屋裏睡,恁不方便呢!”。大蛋悶悶的說:“好歹又不在一個坑頭睡有啥不方便的,城裏蓋房子要用老多錢哩,咱哪能蓋得起。”

“等有了孩子就更難過,再說咱爹咱娘又開始操持著給老二、老三說媒哩。”秋香埋怨地看了大蛋一眼,提醒說“咱當早琢磨著自己蓋房子。”

“俺知道哩!”大蛋不耐煩揚起鞭子使勁甩了兩下,“叭叭”清脆的響聲劃破天空,那牲口蹽起四蹄,飛奔向前。。。

“到了到了”狗蛋站立在馬車上,遠遠望見自家的地頭興奮地叫喊著。狗蛋是李滿堂最小的兒子,這一年他剛滿十七歲,人小卻長的個子高,這當頭已經快超過他二哥二蛋了,因為在家排行老小,哥嫂都讓著他,他娘也慣著他,家裏有好吃的就基本上讓他多嚐幾口,這小子脾氣雖然強但腦子滿靈活,整天甜言蜜語順著人說話,哥和嫂子有什麼好事情都願意叫上他。狗蛋不等待大車停穩便跳下車,徑自跑向自家年前挖好的地窩棚裏。

李滿堂解開大車繩套、拴好牲口,望著趕過來的大蛋安排說:“大蛋,你和俺去地裏去瞧一瞧;他娘,你和秋香去收拾好窩棚;老二、老三你倆去拉些水來,準備做飯。”一家人各自忙活開自己的事情。

李滿堂和大蛋圍繞自家田地走了一圈,查看了莊稼長勢,再望著不遠處別人家的莊稼,李滿堂不由歎口氣說:“這豆子粒長的不足個。”

“俺看除了地瓜還將就、高粱和大豆都不行,主要是沒人跟上拾掇鋤地,田地裏雜草長的到處都是,莊稼咋能長好。”大蛋把高粱穗子遞給父親,李滿堂看了看歎口氣走回了窩棚。

因為自帶了幹糧和炊事用具,收拾好窩棚的薑氏和秋香等待二蛋和狗蛋抬來水,點火很快燒開了水,把攜帶的窩頭餾了餾,然後又在開水裏倒入高粱麵做好粘粥,一家人喝著粘粥啃起了窩頭。吃完飯,李滿堂站起來說:“天色不早了,都歇息歇息,明早咱先掐回高粱穗頭,再把地瓜、豆子收回來。”說完便回到自己的窩棚睡覺去了。窩棚很小,一個窩棚隻能容得下兩個人,上次來的時候他們就搭好了三個窩棚,李滿堂老兩口子一個;大蛋和秋香用一個;二蛋和狗蛋就合用一個。秋香終於能和自己男人獨處一個地方了,這次他們不用擔心家人的感覺,小兩口鑽進被窩就纏繞在了一起,一陣風雨過後,秋香感覺到了從未有過的滿足,她依偎在自己男人的胳膊上甜美地說:“俺喜歡這裏,在家做這事還得偷偷摸摸,隔著門簾子有一點動靜都能聽見,恁不方便哩。你和咱爹咱娘說說,收了莊稼咱在這裏蓋上幾間房子,咱們負責看管這裏的莊稼,保管收成比現在好的多。”

大蛋猶豫說:“蓋房需要打土坯。那些個房梁、檁條、門窗、葦箔等好多東西都需要購買,花費多了咱爹咱娘肯定不同意。”

“俺見咱村大年叔和邢嬸了,人家前年就蓋了房子,他家開墾的田地比咱家多上百畝哩。”秋香繼續說著自己的想法:“等收完莊稼種上麥子咱自己拓坯、葦箔咱自己割自己弄,蓋上三間坯房用不了多少材料,你就和咱爹咱娘說這裏的莊稼沒人斥候著收成好不了,再說咱也該多開墾一些田地,不然好地都讓別人家墾了去就沒咱的了。”

“這裏住的人家就是少了些,孤寂哩。”大蛋還是有些顧慮。

秋香急了,一推大蛋胳膊:“有了收成能吃飽飯,也比餓肚子強,你看咱娘吃頓飯才發給一兩個餅子窩頭,光喝粘粥能頂飽呀。”

大蛋無奈隻得答應找機會和爹娘說說。秋香這下高興了,她湊過去親了下自己丈夫的臉頰說“自家過自家的日子恁好哩,你要是感覺孤寂了,咱就天氣暖和時候在這裏,等冬天一到咱就搬回縣城住。”大蛋一把摟緊秋香:“就你小心眼多,小心俺收拾了你。”小兩口嘻嘻哈哈又滾在一起打鬧起來。

第二天一家人吃過早飯,李滿堂拿上鐮刀徑直走向了地裏。薑氏提上水壺,拿上鐮刀緊跟跟了上去;其他人見狀也紛紛拿上幹活的家什趕了過去。

轉眼就過了大半個月,田地裏的高粱、大豆收割完畢;地瓜也刨了出來。連續拉了好幾趟往返縣城,糧食還剩下不少,李滿堂和大蛋、二蛋及狗蛋搬開部分高粱秸稈,在地下挖了四個地窖,把剩餘無法都帶走的地瓜一起儲存在地窖裏,又埋好土,上麵再堆上秸稈讓外人發現不了;活一幹完大蛋同李滿堂建議在灘地蓋幾間房子好看護自家的田地和埋藏的糧食及部分尚未脫粒的豆秸,來年也能繼續墾荒種地、斥候好田地裏的莊稼。李老漢琢磨了一會說:“這荒灘野嶺的地方誰願意來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