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自1978年改革開放後,我國陸續引入了一係列國外先進的管理理論,那麼,近十年以來,我們在不斷消化、吸收、學習的基礎上,已經開始使用與國際接軌的規範方法開始獨立研究,這些研究既有在理論、方法層麵的深入和創新,也有在中國實踐基礎上的觀察與提煉,尤其可貴的是,近年來國際主流管理學研究開始逐步接受並重視“中國情境的管理問題”,這既與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密不可分,更取決於中國的確出現了一些典型的情境化管理問題。中國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曆來重視國際化與本土化的結合,我們將學院的價值觀定義為“全球視野、創新思維、社會責任”,同時也將學院的使命定義為“創一流成果服務中國,育一流人才建設中國”。這就要求我們所有教師,既要“頂天”,創造與國際接軌的一流創新成果;也要“立地”,紮根本土,立誌為中國經濟建設貢獻智力、培育人才。值我院羅彪老師編著的《管理控製——化戰略為行動》一書付印之際,就企業集團管控問題談以下幾點看法,以為推薦。
首先,管控並非新問題。隨著企業組織複雜性的增加,管理控製的需求日益彰顯。盡管管理研究中學派叢立,但“控製”職能一直以來都被視為一個基本職能,與計劃、組織、領導等職能並立,但也恰恰是這一職能,還未得到充分重視,我想可能的原因之一,就在於控製需求對企業管理而言,迫切性尚顯不足。控製的複雜性往往伴隨著企業規模的膨脹、內部組織流程的失效、業務協調的難度增加而出現。近年來,隨著跨國公司的全球市場布局、大型企業集團的多元化業務擴張,協調多區域、多行業、多異質子公司以實現集團的整體目標,變得日趨困難,管理控製的重要性才開始被提上議事日程,也成為一批學者關注的焦點。正如教材中提到的,管理控製係統在西方研究興起的密集時期是20世紀60年代以後,這也恰恰是西方“黃金十年”的尾聲,處於由資本擴張帶來的企業組織高度膨脹的巔峰時期,“管控”問題有充分的理由得到關注。如果我們審視當前的中國企業界,也可以清晰地發現,連續十年的高速增長,催生出一批中國的多元化企業集團,他們需要切實關注組織的“可控性”,需要加強各類母子公司交互的效率,以“管理控製係統”實現企業的“安全、穩定、可持續”的增長。
其次,管控確屬大問題。管理控製決定企業戰略的“作為能力”,也決定企業的發展空間。戰略管理是現代企業克服資源劣勢,揚長避短製定針對性行動方案,以滾動實現新的業務與發展目標的利器,但戰略在實施過程中往往充滿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既有來自外部環境的係統風險,也由企業內部的各種不匹配性導致,特別是對於現代大型企業集團而言,戰略決定其資源配置,這種不確定性甚至帶來了資源配置的風險,往往成為企業戰略失敗的誘因。大到國家的“五年規劃”,小到一家微型企業的年度經營計劃,實現增長過程的“可控”已經成為一種重要需求。現實中,我們也看到大量企業戰略思路清晰、行動方案有力,但往往因為對經營過程與組織體係失去掌控,而逐步喪失市場地位,甚至導致企業破產倒閉,書中提到的德隆國際的失敗案例依然曆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