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忍者(1 / 1)

“隼”的威名,名川千美是早就知道的。但也僅限於坊間傳聞。名川千美還知道“隼”是一名忍者,但至於此人的真實姓名她卻不知道了。至於年齡相貌、體型特長什麼的更是一概不知,不光名川千美不知道這些,就是整個特高課,甚至是全日本也沒幾個人知道這些。因為每次殺完人,“隼”不僅要收回賴以成名的十字鋼鏢,而且會將戰場打掃得幹幹淨淨。——直到現在他的名字還不為人所知,那就意味著“隼”所到之處是絕不留活口的。

但名川千美就是知道“隼”來了,並且就躲在門外陰暗的某處,因為那些刻著名字的十字飛鏢正是“隼”的專屬兵器。並且她知道“隼”一定會現身的,但一定是在所有人死掉以後。

關於“隼”名川千美知道得很少,但有一點卻可以千真萬確肯定下來得。那就是“隼”生於三重縣中部的伊賀市,因為他就是一個“忍者”,並且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伊賀忍者”。

忍者與忍術產生的曆史從公元6世紀就開始的。當時中國的《孫子兵法》和佛教一起傳到了日本。這本被譽為“世界上最古老最高等”的兵書有一條教誨——“戰爭是危險的,不可濫用,運用智謀才是真正的王者之道”,由此就在日本曆史上發展出了各種各樣的忍術。

據傳最早使用忍者的是蘇我馬子和聖德太子。

馬子派東漢直駒接連暗殺了崇峻天皇和其他對抗蘇我氏的豪族,擴大自己的勢力;而聖德太子也曾派遣秦的河勝(香具師的祖先)、服部氏族(伊賀忍者的祖先)、大伴細人(甲賀忍者的祖先)等人收集各地的情報。

還有一個對“忍術”的產生不可缺少的因素就是修驗道的影響。當時的日本僧人行基倡導本地垂跡說,宣揚現世佛教。但這些被朝廷認定是邪教而受到迫害。當時保護了行基的就是修驗道的頭領——役小角和他手下的山伏們。他們以杖術為基礎,創造出了獨特的山伏兵法,擊退了官兵。這種杖術後來分化,並各自發展成了劍術和槍術。 隨著時間的推移。空海和最澄從唐國回來,空海在高野山建造了金剛峰寺,開創了全密(真言宗)。最澄在比叡山建造了延曆寺建立了顯密(天台宗)。役小角的山伏們分成了兩派,分別守護兩座山。同一時期,陰陽道的祖師——安部晴明出現。山伏們又把陰陽道吸收進了山伏兵法,使山伏兵法又得到進一步的加強。

“忍者”這個稱謂正式使用是在日本江戶時代,忍者的形象通常是:全身黑色裝束,能飛簷走壁、跳牆越城、喚雨呼風、移星換鬥,使用各種奇形怪狀的暗器。

在當時忍者普遍被稱為“忍”,但各個時代各個地區對忍者也有其特有的稱謂:如飛鳥時代稱為“誌能便”,奈良時代稱為“斥候”,戰國時代叫法很多,其中流傳最廣是“亂波”,由武田信玄命名,而江戶時代使用的就是和今天一樣的“忍者”。

江戶時代是“忍者”這一名稱正式確立的時期,同時這一時期日本在德川家族統治下逐漸走向和平,這導致忍者失去了活動的舞台,作用越來越小,最終淡出人們的視野。許多忍術也因而失傳——關於忍者活動的最後記載是1637年的“島原之亂”,“忍者”作為幕府的部下參與了這場戰鬥。

“忍者”主要是為主君進行秘策、破壞、暗殺、收集敵方前線情報、攪亂敵方後援基地等種種諜報活動。“忍者”在世時必須隱姓埋名、與黑暗為伍,不能留下隻言片語,以免日後東窗事發,因此關於忍者的曆史記錄寥寥無幾。目前隻發現《忍術秘本》中記錄了聖德太子身邊的一位忍者,而忍者的起源伴隨著這個群體的消失也最終成為一個曆史難題。

忍者世界中,有四項基本戒律:不準濫用忍術(隻能用在公事上)、舍棄一切自尊(逃命要緊)、必須守口如瓶(即便為此失去性命)、絕對不能泄露身份(這是最基本忍術)。

忍者又分為“上忍”、“中忍”、“下忍”。“上忍”又稱“智囊忍”,專門策略作戰整體計劃。“中忍”,是實際作戰時的指揮頭子,當然忍術也得超群出眾才行。“下忍”,又稱“體忍”,相當於現代的特殊部隊,在最前線實際作戰的忍者。彼此之間等級關係涇渭分明,“下忍”對“中忍”唯命是從,“中忍”對“上忍”俯首帖耳。

忍者有很多流派和產生地,最有名的兩大聖地是伊賀和甲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