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城市綠地生態效益與動態經濟效益評估(1 / 2)

城市綠地生態效益與動態經濟效益評估

宏觀經濟

作者:王潔

摘要:本課題緊密結合“十二五”宜賓“生態宜賓、人居宜賓”的發展戰略。以RS作為重要數據來源,以GIS作為技術支撐獲得城區綠地格局,采用市場價值法、旅行費用法等研究方法,對宜賓市城市綠地係統的降溫增濕、休閑遊憩及心理調試等方麵生態功能進行估算,並進行城市綠地生態效益的預測。

關鍵詞:城市綠地;生態效益;經濟效益

中圖分類號:S731.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11-00000-01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主見加快,城市綠地在生態調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宜賓市綠地為研究對象,將綠地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量化,對宜賓綠地發展趨勢進行合理預測,對宜賓城市綠地規劃提出科學建議。

一、降溫增濕估算

宜賓市是四川省地級市,位於四川盆地南緣,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近幾年隨著城市下墊麵的下沉,熱島效益增加,城市綠地在降溫增濕方麵功效顯著。城市綠地的此項功能可用等效益替代法即減少空調等降溫增濕工具的耗電費用來衡量。

根據宜賓市曆年天氣變化情況,設計測定方案;利用土壤溫度和相對濕度。選擇密植的灌木和喬木、高大稠密的寬林以及公共設施綠地為研究對象,各選三塊地區,在綠地外的硬質地麵作為對照點,選擇無風的天氣,測定高度1.5m。根據綠地內外同步測定的指標值的差值計算生態效應。

通過城市綠地內外同時測量的數據顯示,密植的灌木和喬木有更明顯的降溫增濕效應,最高降溫量達到5.0℃,平均降溫3.1℃。不同綠草地各個樣本之間的差異不明顯,每天10點後內外溫差半大。密植的灌木和喬木增濕量在1.3%~6.2%,增濕效果明顯。高大稠密的寬林降溫在0.4℃~1.4℃,增濕幅度在0.5%~0.7%之間變化。公共設置綠地降溫變化在0.8℃~1.7℃,增濕幅度在-0.9%~12.6%之間變化,平均增濕幅度為5.7%.

二、固碳釋氧估算

在固碳釋氧的計算方麵,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評價生態係統,參考前人工作經驗,比較造林成本法與碳稅法兩種方法,選擇碳稅法評估宜賓市生態係統固定CO2的間接經濟價值;而生態係統釋放氧氣的價值用釋放的氧氣量與氧氣價格的乘積衡量,具體為:CO2與O2含量的測定:采用LI-6400便攜式紅外氣體分析儀在無風天晴的上午9:00到10:00,下午4:00到5:00按照植物種類分別隨機選取選取樹木向陽麵中部的葉片進行測定。計算:固碳釋氧價值(Ec(o))利用光合作用公式和碳稅法進行估算:Ec(o)=A×Fc(o)×Pc(o),其中A為城市綠地覆蓋麵積;Fc(o)為城市綠地固定CO2(釋放O2)的能力;Fc(o)為城市綠地固定CO2(釋放O2)的價格。固定CO2成本用碳稅法計算,使用瑞典的談稅率150$?t-1進行貨幣化;O2價格利用調查活動市場價格計算。

宜賓市現有綠地固定二氧化碳69287.62t/年,釋放氧氣89713.24t,經過計算,固氮價值達到了8314.52萬元/年,固氮釋氧總價值達到了17285.83萬元/年。不同類型植物固氮釋氧能力存在較大的差異,各類型植被單位麵積固氮釋氧價值從大到小,依次為闊葉樹>雜竹林>灌木林。因此在綠地的設計中需要充分認識到不同植被的固氮釋氧的價值,合理的搭配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