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管理創新。管理粗放,曾是很多民營企業繞不開的瓶頸。有人形容這類企業的特征是“夫妻老婆店,上陣父子兵”。它們的管理是“一人說了算,眾人圍著轉,樹倒猢猻散”。因此,民營企業的管理創新,實質上就是要打破家族管理體製,建立科學管理體製。正泰在這方麵算是開始較早,也做得相對較好的一家企業。
正泰從1994年開始,進入集團化經營。隨後,又推行了控股集團公司製,將集團變為投資決策層、利潤增長層和成本控製層三個層次。投資決策層由集團總部掌控,負責資產運作、人力資源管理等戰略問題。利潤增長層包括生產公司和銷售公司。成本控製層由生產公司、工廠和車間組成。初步形成了以母子公司為基本構架的企業管理體製。南存輝曾把各個層麵的職能形象地比喻為“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企業最高層麵拿的是望遠鏡,要做的事情是看方向、定戰略、帶隊伍;中層即利潤增長層拿的是放大鏡,為股東們的投資回報負責;基層即成本控製層拿的是顯微鏡,必須最大限度地控製成本、提高產量、保證質量。
在企業日常運作中,正泰堅持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三會”製衡,所有權、經營權、監督權“三權”並立。在企業重大問題的決策上,實行的是“專家谘詢,民主決策”。這就從根本上避免了傳統家族企業“一言堂”
的痼疾,代之以科學、民主的管理方式。
與此同時,努力改變企業管理手段。在民營企業中率先推行“數字化”
工程,初步實現了企業信息資源的快速傳遞、流動與共享,有效地提高了企業的競爭能力。
可以想見的是,如果沒有強烈的創新意識,一切按部就班,正泰不會有今天的輝煌,南存輝不會有今天的作為。
不少人奮鬥一生,碌碌無為,很大程度上就是缺乏創新意識和能力的結果。
分享
第三個關鍵詞是分享。
人必須有樂於分享的胸懷。樂於分享,舍得讓利,善於合作,才會凝聚人心,得道多助,獲得成功。一心隻顧自己,不懂得分享,不願意分享的人,很難有真正的成功。
南存輝很推崇這樣一句話:“財聚人散,財散人聚。”如果你企圖把財富全部裝進自己的口袋裏,把別人都當成“楊白勞”,白替你打工,人才就會流失,人心就會渙散;如果你舍得散財,人才就會到來,人心就會聚合。而有了人才,有了人心,就會獲得源源不斷的財富。
前麵說到,正泰由一個家庭作坊式小廠演變而來。正泰的股東人數由最初的南存輝一人到十幾人,再由十幾人發展到現在的一百多人。南存輝個人的股份比例也由最初的100%逐漸降到80%、60%、40%,現在是20%多。
隨著將來低壓電器在國內的上市,正泰股東將劇增至上千人,甚至上萬、上十萬、上百萬人,南存輝的股權比例將會變得更低。正泰卻因此吸引了國內外的眾多精英人才,保證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2000年5月1日,時任中共中央軍委總書記的江澤民前來視察。他問南存輝:“你是什麼學曆,學的什麼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