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可能的,你沒聽那個小道士說麼,青雲觀裏一字輩的隻有青雲觀的掌門。現在平白多了一人,不是我那倒黴師傅,又能是誰!我剛才就一直想啊想,想他的法名究竟是什麼來著,剛才終於想起來。一難一難,我師父嫌晦氣不讓我提,沒想到這一難我師父終究是沒躲過去啊。”聞人玉山帶著哭腔說道,顯然他跟他師傅的感情很深。
一旁的段山峰現在卻是滿腦子的漿糊,這是怎麼回事,這張旭身邊什麼時候又冒出來個青雲觀的道士,既然有青雲觀的道士在身邊,怎麼還會被攔在山門外了呢?一旁的張旭見段山峰疑惑的眼神,這才出言解釋了幾句,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將給段山峰聽。
“聞人道友,不管哪位羽化的前輩是不是尊師,總要親眼見上一見才是,不如我引你去見一見青雲觀的觀主。若真的不幸是你的恩師,也總要祭拜一翻。”段山峰說道。
“你說的是,你說的是,請段道友帶路。”聞人玉山這時才如大夢初醒,連忙說道。
“我陪聞人一起去吧,你們在這先歇一歇。”張旭也起了身說到。
由段山峰引路,說明了緣由,聞人玉山和張旭才被青雲觀的道人引入了偏殿,見到了這大名鼎鼎的青雲觀觀主,青雲子。
道士羽化,曆來都要按照規矩舉行葬禮儀式。葬儀不能在正宮內舉行,隻能在朝拜殿或東西道院內舉行。在古代,道官和高道的葬儀跟一般道眾的葬儀有很大不同。在明朝時,影響比較大的道官和高道羽化後,享受國葬的隆重禮儀。這些道官、高道的墓葬規模較大,有冠劍及各種金、銀、玉、瓷等器皿作為陪葬品。
明清兩代上層道士羽化後,有兩種葬法:一種方式稱為“坐缸”,就是先將屍身封缸,然後進行安葬,接著堆起墳山,在上麵用磚石建塔、立碑,這一點與佛教類似;第二種方式是棺葬,葬法與“坐缸”基本相同,隻是盛殮屍身的容器改為棺木。一般道士羽化後,安葬方式與民間相同。
此時自在道人早已經被安葬,聞人玉山想見師父最後一麵自然是不可能了。青雲子聽了弟子的稟報,說自己這性情灑脫一輩子雲遊在外的師弟還有個徒弟,這才差人將聞人玉山等人帶過來,否則他現在可沒心情見人。
“你就是我師弟收的徒弟,可有什麼憑證麼?”青雲子今年雖已是花甲之年,但是修行有道,看上去不過四十出頭的中年人而已。一身清白道袍,憑空添了幾分出塵之氣,一言一行皆有韻味。
“這是師傅留給我的。”聞人玉山說著,從懷裏掏出一個小的桃木板,上麵刻著“天雷”二字,筆力遒勁,剛健有力。
“果真是師弟的筆跡。”青雲子眼中精光一閃說道,隨後便將手中的桃木符還給了聞人玉山,這桃木符乃是取被天雷擊中地桃木木心所製,在修道之人眼中可謂價值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