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允民和柴榮本就是軍中大將,在殺意之下,雖感到有些壓迫,但無甚大礙,但那副使卻是文吏,被這充滿煞氣的目光冷冷的注視,早已心神顫顫,冷汗直流,若不是劉峰出言,此刻他便出醜了。
郭允民和柴榮的臉色不太好看,柴榮與眾人較為熟識,不便說些什麼,隻是微微一歎。郭允民此刻也略略看清楚了這範陽府的形勢,完全是在劉峰一人的控製之下,是第二個河東軍無疑。
隻好幹笑一聲,道:“君使光明磊落,有此宏願,實乃北地之福!”
劉峰聞言謎之一笑,道:“郭將軍謬讚了!範陽府軍孱弱,難抵狼騎南下,還要郭大將軍的河東軍助力一番,當然還是那句話,朝中之事,劉某不聞不問,隻願為朝堂戍守邊疆!”
話談到這裏,大家心中都有數了,隻是眾人心中都有疑問,郭允民他們在想,劉峰如此做,不怕郭威完全執掌朝政後,拿範陽府開刀麼?
而範陽府軍中的曾譽、郭崇韜等人卻在想,劉峰為何不徹底與郭威交好,難道劉峰真有自立的打算?
但這些除了劉峰、郭威能給他們解惑,恐怕他人是一時無法猜測出他們二人的心思。
實則劉峰一直與郭威保持著通信,就郭威執掌朝政的事宜,劉峰已經在信中表達了支持的態度,但劉峰也堅持範陽府的獨立,甚至劉峰與郭威私底下約定了些君子協定,但他們二人有時篤行,有時卻也懷疑,因為這一切的保障都在於兩軍勢均力敵的情況下。
郭威和劉峰都清楚,隻要兩股勢力不合流,終將會有一戰,隻不過這一戰不知何時到來,至少目前兩軍並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
而兩軍合作的前提也是郭威劉峰二人互相欣賞,郭威甚至把劉峰當做子侄輩看待,而劉峰也向郭威請教建議許多問題。
這個略顯微薄的關係,再加上範陽府與河東軍的物質交易,才讓兩軍一直維持著一個友好的狀態。
郭允民心中也大體的衡量了一番,知道或許最好的結果便是如此了,隻要劉峰不參與朝中事宜,郭威登上大殿便是鐵定的事情,到也不與劉峰計較。
接下來便詳談甚歡了,沒有剛才劍拔弩張,圍繞著對狼騎作戰上,各自闡述自己的戰術觀點,會議到有些兩軍交誼的味道。
但此刻郭允民才直觀的感覺到,範陽軍的不凡,劉峰的超然,廳中的都尉、校尉,沒有幾人是軍略世家,但在商討戰略戰術之時,這樣的氛圍,卻要遠遠的超越河東軍那略些死板的軍議。
且每個人提出的戰術都有其可取之處,而原本沉默的柴榮此刻也麵紅耳赤的加入爭論之中,對於好的戰術想法,眾人集思廣益再度完善,對於拿下偏頗不適宜的戰術,卻也不會完全鄙棄,擱置後待完善後再度提出。
而劉峰每每會提綱挈領的說出一些要點,讓廳中眾人醒悟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