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高城議策(1 / 2)

“此事稍候再說!”劉峰雙手虛壓,穩住了眾人,緩聲道:“還請宇文郡守為我等一解遼東之況!”

宇文嘉佑好整以暇的起身拱手行了一禮,緩緩開口道:“君使大才,想出如此之妙策破敵,某當盡一份綿薄之力!”

頓了頓後,接著道:“契丹定遼東渤海國方十數年,渤海國乃多族之國,有靺鞨、高句麗、契丹、漢人、奚人、九姓雜胡、達姑、回鶻等多中族人生活在其疆域內。”

眾人凝神靜聽。

劉峰也微笑著聆聽宇文嘉佑為眾人解說,實則,他早已了解遼東之況,宇文嘉佑、李七都是渤海遺民,甚至在獅城、高城內多有渤海遺民。

而被契丹覆滅的渤海國,卻也曾是白山黑水間一藩屬國,雖文化、政治無不效仿中原大地,但也正如宇文嘉佑所言,民族頗雜。

不過好在渤海國黑土肥沃,出產頗眾,有記證,“俗所貴者,曰太白山之菟,南海之昆布,柵城之豉,扶餘之鹿,鄚頡之豕,率賓之馬,顯州之布,沃州之綿,龍州之紬,位城之鐵,盧城之稻,湄沱湖之鯽。果有九(丸)都之李,樂遊之梨。”

內衛隨商船所傳回之訊息,不僅如此,契丹覆滅渤海國後,封皇太子耶律倍於其地,稱“人皇王”,因渤海在遼東方,故名為東丹國。

東丹國按照渤海製度治理,君主有權任命百官,每年向契丹貢納細布五萬匹、粗布十萬匹、馬一千匹,有四個宰相,契丹與渤海人各有二個。

但耶律倍被其母述律平所迫流亡南唐,東丹也因耶律德光暴政所治,民怨極深,而其子也是契丹新皇耶律阮,卻還在整頓內政,暫時無法插手東丹事宜。

即便是沒有後世的記憶,當看到東丹每年向契丹納貢粗細布十五萬匹,便可以想象到,遼東、渤海產出之富足。

隨之宇文嘉佑的介紹,在眾人看來遼東那個荒蠻之地,產出之富裕,與北地不相上下,甚至整個遼東渤海地區,人口亦是達到百萬之眾,與契丹相平。

不僅是劉峰動心了,在座的幾位也都動心了,如此膏腴之地,若是放在自家手中,可活多少鄉民?

“君使,直接攻伐渤海舊地,似乎略有不妥!”宇文嘉佑的目光盯著山輿圖,出聲道,

劉峰略感興趣的笑道:“有何不妥?坦言無妨!”

“某倒是覺得不若攻伐平州,平州為唐屬舊地,也曾為安東都護府治郡,現為契丹中京道屬地!攻打平州一則可以切斷契丹南京析津府與東京遼陽府商貿往來。再則,平州多為奚族聚集地,便於君使治理!”

劉峰聞言不由的頷首,和自己的想法無甚出入,可見宇文嘉佑對遼東一地也是有相當的見解。

廳中眾人,都是滿臉興奮之色,但是卻不知劉峰將要派遣那位將軍率軍出擊,但廳內眾人怕是沒有什麼機會了。

“曹正此人如何?”劉峰轉過頭來,看向鄧傑虞,驀然問道,

鄧傑虞沉默片刻,看著劉峰,半晌才道:“雖不知書,但忠烈勇猛,頗有智謀,與軍士可同甘共苦,是員驍將。”

“此番出擊,便有曹正統領!”劉峰大手一揮,當即定下領軍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