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末春初,隱隱間已見綠色,這也意味著儀新的一春將要來臨,忙碌之際將要來臨,俗語講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劉峰在這美麗的春日時分,不敢散漫,帳下眾人也不敢散漫,似乎每一個新生勢力,都有著這樣的朝氣。
隨之劉峰一聲令下,眾人開始忙碌起來,製定各自的行事計劃,而劉峰也埋頭苦幹,瓷磚的研製,雖然成功了,但是在品相上,還沒有達到劉峰心中的要求,再加之他也要對範陽府的整個發展做出一個安排。
經過數日的商討後,眾人絞盡心思終於做出了各自的行事計劃,而又經過眾人磋商後,才定了下來,劉峰也根據輕重緩急,著重的注意、強調了幾個方麵,劉峰知道當下限製他繼續發展的主要有如此的幾個方向,一便是人口,再則是錢糧,而這些都需要有一個穩定的環境才能緩慢的增長。
劉峰端坐在廳上,認真的聽著堂下的眾人,一一的闡述著自己的計劃、目標、想法,他一直秉行著一個原則,便是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在這個剛剛起步的小勢力中,他即便是有三頭六臂,也無暇顧及所有事情。
……
“關於增加人口方麵,無須執意鼓勵,順氣自然便成,隻要有鄉民們生活富足了,夭折的孩童也會變少,隻需要加強關於外來投奔的鄉民的查管,不肆意放任外來鄉民,在本地無戶籍生活,對此要嚴格查證!”鄧俊良對人口增長,做了一個簡短的回報。
“確實如此,隻要各地保證,是年的人口增長三成,便是政績達標,當然多多益善!而鄉民來到從各處敢來,願意去往何處安營,便是諸位要思考的了!”劉峰一錘定音道。
“再則,是年耕地麵積也要增長三成以上,莫要那些虛假的政績來糊弄某,到是小心你們個人吃不消!”劉峰又道,
自古官員升任,無非是政績、口碑、人脈等等,而作為這個世家、軍陣把持的天下,更多的官員升任,便在於執政者的好惡,即便是在製度健全的後世,這樣的情況也是常態。
所以對於這些縣令、司吏,劉峰隻能依舊政績、能力、品行,來決定是否委以重任,他隻願麾下司吏、將領,不會出現貪蠹,更不會出現“黃袍加身”。
關於煉廠、鐵礦、石炭礦等等,劉峰在生產製度上,又一次的進行了修整,給了這些主使人一定的自主權利,也給了一定的壓力。
劉峰在看完煉廠的生產計劃後,便又進行了調整,原煉廠計劃將生產量擴為年產三十萬斤粗鐵,劉峰便知道這些主事人,有些縮著步子了,生怕自己製定的計劃,完成不了,他從心裏也能明白這些司吏的心思,不過此時,卻不是和平時期。
他深知鋼鐵對於,範陽府發展的限製性,他要的是井噴式的發展,不是如此一步步的踱步式的發展,於是乎,便讓煉廠的年生產目標製定的翻了幾個番,年產過三百萬斤粗鐵。
而對於各處礦上、作坊等等,也都進行了相當高的要求,與其說是近幾日在商定計劃,到最後幾乎都成了苦瓜臉,劉峰對他們各自製定的目標有所不滿,或者應當說非常不滿,不過除卻幾人,沒有魄力,其餘眾人,在劉峰的感染下,也大刀闊斧的對著自己的計劃進行了一次次的修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