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範陽學院(2 / 2)

範陽學院對於招收的學子,除卻品行良好,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便在其他方麵無甚要求,沒有戶籍的限製,沒有高昂的學金,不分男女、不論民族、不計出生,一律一視同仁。而對於那些因戰亂流離失所的少年,學院也會接收。

劉峰的大膽妄為,不顧一切的開設學院,終於引起了北地學者的憤慨,在“擺出百家獨尊儒術”後,便再也沒有誰,會把士、農、工、商、軍放在了同一個位置,劉峰如此破天荒的建立學院,更像是向天下的讀書人挑戰。

而對於同為讀書人的郭崇韜、鄧俊良等人的質問中,劉峰如此解說,所謂學院,便是教授學問、研究學問之處,而世界之大,人之渺小,雖窮其一生,也未能探索其中一二;再則,世事皆學問,除卻禮、樂、射、禦、書、書六藝,其他也是我等未知,世人未知,皆要去探索。

眾人略帶些迷茫,卻也無從反駁,不過對於劉峰如此大力辦學,在心中還是支持的,郭崇韜、鄧俊良都是聰明絕頂的人物,他們知道隻要從這座學院中,學習出來的學子,便能為範陽府注入新鮮的血液。

在士子的叫囂中,商人卻也大力的支持這範陽學院,在這個時代雖是戰亂頻發,但是商業貿易還是比較發達的,不過商人的地位,卻不盡人意,南唐、後漢、荊楚等地都是實行重農抑商之策,雖是商貿較為發達,但在世人眼中,商人似乎永遠要比書香世家,略低一籌。

劉峰也在範陽學院的公告中,明確了範陽府學製為四年,而在結業的學子中,會根據具體情況安排學子在範陽府就任。而在軍中及範陽府政廳中,劉峰也傳達了,會在現任司吏、軍官中,抽調一定人數,卻範陽學院教課、就學。

除確如此,劉峰也鼓勵治下鄉民、商戶、士家建立學堂,而凡是投資建立學堂,規模為百人者,均能享受一定的賦稅免除,及範陽府的禮待。

在當人們紛紛議論著範陽學院時,範陽學院的報名處也擠滿了前來報名的少年,不過報名的學生卻也還是涇渭分明,士子們都聚在一起,選擇仕學院,而其他的學院,也都是前來報名的少年根據自己的出生,去選擇的較多,軍事學院,卻大多是戰亂中存活下的孤兒,而軍家子弟。

轟轟烈烈的學子在報名,而學院也在設計中,學院的成立將會在年後進行,而劉峰對學院的重視,卻是要比燒作營,更要強上幾分。

不過劉峰早已想好了五大學院的院訓,仕學院“經國緯政,法治天下”、憫農院“參天盡物,博學慎思”、工業院“礪器悟道”、商貿院“經世濟民,福澤萬邦”、軍事院“剛毅堅卓,忠信篤敬”。

熱鬧中的禹城終於迎來了新的一年,漢元二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