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安城經曆日新月異的變化中,劉家堡卻也神速的完成了一個轉變,或許應該稱之為禹城,劉峰在新建成的南城牆上,並未以劉家堡冠名,而是讓工匠刻以禹城兩字,他有有意淡化城堡是屬於劉家的這種觀念,而且城裏的各族人他們的傳承中或多或少都有禹的記錄,以禹城為名,到是可以讓生活在城裏的人相互間認同。
此刻的禹城,倒也有了城市的影子,城內的各個功能區劃分清晰,城西南軍營、匠作營、及衣、皮、紡、鹽、藥等作坊,而劉峰也把燒製磚瓦的窯擴建在了城外西山上,在匠坊區,劉峰還空餘了很大的一部分土地,留意後續的發展,而這些土地在磁州一眾人來臨後,也被分潤了一小部分。
城南以五座酒樓為中心,完全的形成一個商業區,而五座酒樓的裝飾風格也截然不同,在劉峰的建議下,朱雀樓以臨安一帶南方閣樓裝飾為主,而酒樓的吃食、服務也以南方為主,甚至劉延北還從南方連買帶請組成了一個南方的女子樂坊。北方的玄武樓,雖建設各奔放大氣,但在物件的設置上,卻力求精細、貴氣,無論案桌,器皿無不透顯著大氣,卻也不失精巧。
西方的白虎樓與北方的玄武樓卻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便是有對草原民族的安排,有他們民族風格的包廂,也有符合他們飲食習慣的飯食,當然按劉峰的意願也要盡可能的安排一些特色的服務。
東方的青龍樓,卻盡顯儒道文化的博大,從樓內的包廂是按照老、孔、孟、莊、墨等等一係列或學問大家,或傑出人物的安排,包廂內的場景也是特意設置,按曆史紀實的背景所安排,樓內的所營造的意思古色古香的那種氣氛。
城東卻盡是居民生活區,原劉家堡的鄉民大多都被安排在了這一區域,城中央卻是劉府、學堂、醫護營、祠堂等等,而城北正是一係列的司田、司戶、司功、司法、司兵、司倉等政事部門,這也是郭崇韜在禹城整頓後所建立的,隨著禹城的不斷繁榮,甚至在某一方麵都超過了磁州,郭崇韜便把磁州城的一些人才引到了禹城,完全的在禹城搭起了一個磁州行政中心的架子。
如今的磁州城到是完全的被劉峰搬空,匠造處、倉庫等地,除了一些鄉民、民壯、還有曾榮的戰狼營,餘者被大部分安排到了臨漳、魏縣、禹城三處。
在劉峰從磁州回到堡中,便著手競賣會等一係列的安排,而此刻禹城的競賣會也已南北傳了開來,在加上劉延錫、劉延北兄弟在劉峰的示意下,大力的聘請各地的有名歌女、廚師,而淮南的徐家也扯起大旗做起了淮南一帶的廣告,此刻的四方酒樓也已與各處相互合作了。
雖然禹城的交通並不便利,但它現今的位置很是巧妙,它位於後漢、南唐、兩地的外圍,甚至荊、蜀兩地的人都可以遠道而來,北方的契丹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的大商人也聞訊向禹城而來,這到不僅形成了一個南北貨物流通的一處市場,到不僅是禹城的競賣會能帶來如此大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