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中國實行改革開放30年來,國民經濟保持了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為我國零售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在不到30年的時間裏,中國零售業走完發達國家150年(從1852年百貨革命開始)的道路,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化,從改革開放逐步走向成熟。中國零售業經曆了從小到大、從封閉到開放、從單一到多元、從傳統到現代的不斷發展過程。來自全球知名管理谘詢公司科爾尼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零售投資新興市場之一。2008年全球零售發展指數排名中,中國名列世界第四位。
如今,我國零售市場體係已初步建立,並正在向現代零售市場體係的方向發展和完善,零售市場經營主題規模不斷擴大。伴隨著市場經營主體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零售市場商品零售規模也快速擴大,2007年上半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76410億元。消費品市場穩定快速發展的態勢,表明我國消費品市場的發展已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市場規模躍上一個大的擴張平台——將以每年增加萬億元的速度發展。
零售業是國民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其發展通常反映了一個國家總體經濟的走勢。此外,由於國家經濟危機往往都通過零售商業銷售危機表現出來,所以零售商業的興旺發展,已成為國家經濟發展持續景氣的必要條件。中國作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並且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零售業市場注定會越來越具有潛力和吸引力。
同時,也應該看到中國整個零售業的發展仍然處於起步階段。就總體而言,我國的零售業仍然處在發展中國家的零售業水平。我國零售業在對GDP貢獻、增強就業、促進產品結構調整、規模與組織化程度、連鎖化經營程度、物流配送水平、人才、經營管理能力、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水平、業態創新能力以及國際競爭能力等方麵,與世界經濟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這具體表現在,目前我國零售業中,90%以上的為中小零售企業和個體戶。在市場經濟體製深入發展的進程中,我國中小零售企業的發展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廣大中小零售企業經營方式、管理水平總體處於落後狀態,生存環境劣於大型零售企業,在市場準入、信用擔保、金融服務、物流服務、人才培訓、信息服務等方麵的政府有效措施支持的機製還沒有建立。而商場超市賣場作為零售業的具體體現,其服務與管理也還存在著一係列的問題。
加之,1992年我國商業領域開始對外資開放,至2004年12月11日,我國政府嚴格履行了加入WTO的承諾,零售業已對外資全麵開放。沃爾瑪、家樂福、歐尚等外資零售企業憑借著自己的管理優勢,已經把超市開到了中國的二、三類市場,並且還在中國大踏步地前進。我們所麵臨的困局是還沒有哪一家本土超市可以真正的和這些國際巨頭相抗衡,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還沒有培養起一批專業的管理人才。
與之相對應的是,許多中國超市企業感慨:現在越來越難留住人了!不僅是留人,在超市企業招聘新員工時,中國超市企業也很難與外資超市企業抗衡。除了在物質激勵方麵受現有資源限製導致中國超市企業缺乏吸引力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大多數超市企業隻會用人,而不會培養人。許多超市企業的員工培訓,似乎多為應急或被動式的,超市企業經營者似乎沒有將培訓作為投資來看待,這正是本土超市在與外資超市市場競爭中頻頻敗下陣來的根本原因所在。因此,中國超市企業若想在激烈的競爭中不處於劣勢,在零售業迅速發展的浪潮中拔得頭籌,就必須完善服務與管理方麵存在的不足。
《如何經營一家最賺錢的超市》就是針對我國目前超市管理存在的問題,係統全麵地提出賣場設計規劃、商品管理、工作人員等管理的方法和技巧,為商場超市賣場提高服務質量提供參考。本書從超市常見的服務場景入手,通過正反兩方麵的案例比較,試圖給讀者提供一種全新的管理認識,語言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強。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書中有不妥之處,敬請讀者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