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明豔的上午,翠綠的樹葉使勁兒彰顯著生命的歡快。
某中學教學樓二樓,挨著窗戶的一個位置上,一個少年看著窗外怔怔出神。
“鈴鈴鈴……”突然一陣急促的鈴聲響起。原來是上課時間到了。
除了禿頂到堪比“地中海”一般遼闊的物理老師,沒什麼比上課鈴聲更讓學生們討厭的了。
少年的視線終於回到了講台上。
物理老師正好走到講台,班長那好像三天沒吃飯,卻硬是使勁兒憋出的一聲大吼“起立”,讓學生們習慣性站了起來。
“老師好。”少年跟著一起喊著,隻是聽著那些不是沒吃飯,就是應付差事般的聲音,皺了皺眉頭,稍息間又落了下來。
“同學們好。”大概老師也是知道,手下的這些學生的脾性。沒什麼計較,直接進入主題。
“今天我們複習的牛頓運動定律,牛頓第一定律,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牛頓第三運動定律。首先,牛頓第一定律,也就是慣性定律……。”老師用不帶多少起伏的聲調講著,就像唐僧一樣。催眠的效果倒是十足。
隨著時間的流逝,本來努力做出一副乖寶寶的學生,上眼皮慢慢接近下眼皮,直著身子的慢慢彎下了背,而本來就彎著背的,幹脆已經趴在了桌子上。完美解釋了地球引力的作用。
按著往常的經驗來看,少年是為數不多的認真聽課的幾個學生之一。
不過…………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少年的眼神一直盯著講台左側看。眼睛也不眨一眨。
順著少年的眼神看去“高考倒計時:108天。”
“隻有108天了啊……”少年喃喃的說了一句,拿起放在課桌上的成績表。
看著那一個個熟悉的名字,按照某種規律自上而下排列著。要說是什麼規律,也簡單。
隻要看看名字後邊的那個數字。數字那一列頂端,赫然寫著“物理成績”二字。
“118分,115分,109分,105分,……”少年盯著一個名字後邊的分數:68分。
“尚慎。”他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這是他父親取的。做為一個偏遠山村的農民,雖然沒有多少文化,對於生活的艱難也是看的通透。知道他將來一定會走出這個村莊。或者說,必須走出去。
所以為他取名為“慎”。
看著這份成績表,尚慎深刻的感受到了那道無形的牆壁。把那些名字無形的劃分成了兩個陣營。雖然表格上看似沒有區別。
而他,就是下方陣營的一個。
隨手伸手拿起桌子右側擺放整齊的一摞書最上邊的一本。
《五年模擬三年高考》,左手指甲劃過書封,一頁頁流暢的紙張發出嘩嘩的聲音。
毫無意外,滿滿的全是字跡。從頭到尾沒有空白的地方。這也是尚慎將近三年以來,做過的習題。包括桌角剩下的那些。大概十幾本的樣子。
“為什麼……”,尚慎不是一次的這樣問自己。
他也試著問過那幾個“案首”,每次想起當時的情景,就控製不住的羞憤。
“就是大量做題啊,很簡單的。”他能感受到對方語氣背後的疏遠和警惕。還有,淡淡的嘲弄。無形的牆往往比有形的牆更讓人有距離感。一種居高臨下的嘲諷,徹底的劃出了一種隔閡。分離出兩個不同的世界。
看著那塊小牌子上潦草的“108”,尚慎突然有一種前所未有的絕望。仿佛看到了那個數字變成了“107”,“106”,……“0”。
就像物理老師正在講的自由落體運動,而掉落的數字卻不會跑到尚慎兩個字後邊的數字上。
尚慎拿起筆,看著成績表。一筆一劃的把“尚慎”兩個字認真的寫道了最上邊。
“嗬嗬”自嘲的笑了笑,仿佛輕鬆到絲毫不在意。放在桌子下的左手卻是死死的拽著。
“為什麼……”喃喃自語。
“我隻是想讓父母活的體麵點,為什麼這麼難。”
他忘不了每次放假回到家的情景。
不到四十歲的父母,臉上的皺紋。還有手上開裂的口子,隻是用醫藥膠帶草草裹一下。
“兒啊,去了學校聽老師話,好好學習,知道不?”父親話不多,卻次次如此囑咐著自己的孩子。
臨走的時候,母親都會拿出一把零碎的紙幣,有一塊的,有五塊,有十塊的,偶爾也有幾張五十的,卻是很少見到一百的。
其實母親也知道,外邊的世界,買點什麼東西,如果掏出一把零碎的錢來,會吸引很多異樣的目光。可是,三裏五村的去哪兒換整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