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讀書有用論(2 / 2)

“嗬嗬。”謝凱笑笑,沒有正麵回答他的問題,繼續接著自己的問題說下去道:“隨便用腦子想一下都知道,肯定學曆越高的人,數量越少。打個比方,100個博士,可能90個會成功,100個碩士,可能80個會成功,100個大學生,可能50個會成功,而100個初中生,估計隻有10個會成功。”

“這個就叫做比例。”謝凱侃侃而談,“至於概率,很簡單的道理,懂得越多,能賺錢的可能則越大。”

他說到這裏,停下來,伸手指了指盛菜的陶瓷盤子道:“假如有一筆外貿生意突然找上門,要一批盤子,最基本的英語技能你都沒有,怎麼跟人談?接到生意的概率直接為零。”

話說到這裏,對麵幾人包括比較叛逆的仙陳都露出思索的表情,謝凱裝逼的目的初步達到,但還不夠,他想要留給這一家子更智慧的形象,加深自己除了特殊身份和錢財外的分量,以免讓人太容易起異心。

“知道幸存者偏差嗎?”謝凱拋出一個專業詞彙,然後故意停頓一下觀察對麵人的反應。

很顯然,一桌子幾個文化程度最高的仙師道當年因為政策原因,也就混了個高中畢業,對於這些專業性詞彙很陌生。其他人更不用說了,完全聽天書般的神情,估計連這個詞怎麼寫的都沒聽明白。

“我們經常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這事反過來講也成立。”謝凱似乎說上癮了,“打個比方,俗話說‘巨毒之物,百步內必有解藥’,這話其實是錯的。”

他說到這裏已經成個人演說時間,對麵幾人全部停下手中筷子,一臉認真地望著他。

“這個就叫做幸存者偏差——真實情況是這樣的,那些沒及時找到解藥的人都死了,死人是不會說話的,而活下來的人都是因為能在百步內找到解藥,所以才眾口一詞說出那就看似沒問題得俗話。”謝凱很滿意對方的表現,說完自己拷貝自網絡上的理論,還給對方留下足夠時間去消化。

以學曆而言,他也是個連初中文憑都沒有的人,但他從來都不停止學習。網絡時代不比古時候的閉塞,這個年代,隻要你想學,什麼都可以在網上找到,所以謝凱的真實水準其實已經很高,加上才天生的聰明才智,說話做事以及最重要的眼光都逐步踏入高端人群的層次。

由於華國的時代特殊行,改革開放初期有許多大字不識一個的人趕上發展大潮,隨隨便便就賺了個盆滿缽滿,導致後來的人,尤其是這些人的子女都有“讀書無用”的錯覺,這真的是錯覺!

除了極小部分死讀書的書呆子,任何懂得學習的人,都不會學無所用的,他們學會了辯證思維,學會了專業技術,學會了各種行為模式等等,最終,他們學會了如何賺錢,如何享受生活,如何調節心態等等,

讀書無用?好吧,你願意這麼想你就別讀書。謝凱很少跟人談這些,悶聲發大財是王道,這次主要是看仙師道貌似對知識分子有特殊情懷,他就順便炫一下自己的理論知識,忽悠個盟友回來,加強與陳龍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