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意林

作者:

有的人累死累活,一年掙不到幾個子兒;有的人象征性地說幾句話,大把收入到手——不要羨慕別人,如果你不積累身價,就隻有累死累活的份兒。

一個業務員,剛開始沒有身價,隻能拿保底工資;隨著業務熟練程度提高,業績增加,收入增加了,但是身價可能還沒有變。由業績決定的收入,不是身價。

你要求加薪,上司沒同意,說明在上司眼裏你的身價沒有變化;如果你的加薪要求上司同意了,說明你的身價提高了。身價沒有提高,不要與上司談加薪,否則很可能自討沒趣。

什麼是身價?就是你還沒有做出業績,但是別人已經認同了你的能力,願意支付相當的薪水。

身價有兩種:一種是內部身價,另一種是外部身價(市場身價)。

有的人長年在一家企業工作,職務、薪水不斷提升,似乎身價也在不斷上漲,然而他一旦離職,很難找到相應收入的工作。因為,他原來的身價隻是內部身價,市場並不認同。這種現象很常見,這樣的人覺得自己對企業的貢獻很大,認為憑自己的“本事”可以獲得更高的收入,但他們往往自視過高,忘記了如果不是上司“罩著”,自己不會有這樣的身價。他們的結局往往是跳槽越來越頻繁,職務越做越低,待遇越來越低。

如果有人來獵頭,那麼恭喜你有了市場身價。有了市場身價,你才可以“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AT&T的一位前總經理說過:每個人工作有兩份報酬,一份是現在的收入,另一份是未來的收入。“未來的收入”就是身價的提升。

一個人收入的提升大致有兩個渠道:一是在現有身價基礎上,通過業績的提升帶來收入的提升;二是通過身價的提升帶來收入提升,比如一名優秀的導購員被提升為店長,雖然他的提成收入可能少了,但是作為店長他的身價提高了,也就有了更多的收入來源,並且未來的身價和收入還可能繼續提升。

而身價的提升通常有如下幾個渠道:

一是職務的升遷。一名管理者與一名基層員工,工資差異巨大,這是身價決定的,與業績無關。職務的升遷則由兩個因素決定:或是個人能力突出被升職、被獵頭,或是企業快速發展創造了更大的升職空間。

二是職責與權限的變化。也許你的職務並沒有提升,但是職責與權限發生了變化,身價也由此提升。

三是獨特的貢獻。比如,你把一個規模很小的區域市場做成了標杆市場,因此身價不一樣了。

四是任職企業影響力的變化。比如你所任職的企業發展得很成功,你的身價也會因此改變。

有人說,現在的人很功利,隻注重眼前利益。這很正常,注重眼前利益是多數人的天性,而關注長遠利益是少數人的悟性。有一個關於戰略的定義是這樣的:戰略就是現在所做的事情不僅具有當下的價值,而且具有未來的價值。

一個人當然要關心眼前的收入,特別是那些“月光族”的一線員工,但能否在關心眼前收入的同時,做一些能夠提升自己身價的事情,這決定了你未來的人生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