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在全國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講話中指出:“要從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做起,從確立遠大誌向做起。”而且,中學生正處在“三觀”形成階段,一定要培養他們樹立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和遠大的前途理想抱負,強烈的事業感和社會責任意識。因此,愛國主義教育是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中心課題。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和集體主義觀念應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講話,觀看愛國主義影片,到教育基地參觀、學習先進模範人物事跡等活動。開展愛國先愛校,愛校先愛班,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的係列活動。可以通過開主題班會、國旗下講話、團員誓師大會、校園廣播、板報等形式積極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把愛國主義同愛校愛班相結合,從培養學生集體主義情感做起,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中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發育和變化,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關係等方麵會遇到各種心理困惑或問題,幫助他們克服心理上的障礙,解決他們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我們要深入學生,深入實際,做細致耐心的思想工作,堅持“三個貼近”原則,培養他們健康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一是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名利。二是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困難與挫折。三是教育學生正確對待批評。四是教育學生正確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係。心理健康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先決條件,一個人隻有心理健康,才能品德高尚。
在學校實施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主導力量是教師。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提高德育水平的關鍵。為此,必須重視和加強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從教師的語言、儀表、工作方法入手,凡要學生做到的,教師不僅要做到,而且層次要高。組織教師進行師德規範學習,愛崗敬業,特別要教育教師下大力氣做後進生的轉化工作,建立後進生轉化檔案和後進生轉化考核方案。開展“假若是我的孩子”討論,教育教師要對後進生做到熱情、耐心、小事“忍”、大事管的教育方法。使後進生的轉化工作有實效有成效。教師要以強烈的換位意識研究學生,以辯證的方式看問題,從學生的角度想問題,克服應試教育中的幾個德育誤區。學校要大張旗鼓地樹立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的先進典型。大力弘揚講文明、講奉獻、愛崗敬業精神,領導班子要率先垂範,以校為家,勤政廉政,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從而對教師產生巨大的鞭策力量,使他們以高昂的熱情,衝天的幹勁,投身到工作中去。身教勝於言教,教師樸素大方的儀表,嚴謹的教學態度,高度的敬業精神在耳濡目染中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會使學校德育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堅持師生心理相容的原則,即教師和學生要有共同的目的要求,要有融洽的情感,要能互相理解和信任。要做到這一點,教師應當做好如下工作:其一,教師既要做學生的良師,又要做學生的益友,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其二,教師必須利用一切機會深入到學生中去,及時掌握學生的情況,善於體會學生細微變化的心理因素,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啟發教育;其三,教師要善於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不同情況,點燃起內心的希望之火,使之總是充滿信心地麵對生活;其四,教師在進行工作時,要有機動性和分寸感,要珍惜並不斷加強已經建立的信任感和情感聯係。隻有正確認識教師與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堅持師生心理相容的原則,才能保證教育工作的正常進行和達到預期目標。
總之,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必須堅持我國教育工作者在長期實踐中所總結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情,持之以恒”的思想工作教育經驗,力戒簡單粗暴、草率行事的短期行為。隻要教育工作者方法得當,“潤物細無聲”,就一定能夠培養出一棵棵高大挺拔的喬木!
(作者單位:朱玉珍,蘭州市第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