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數據收集和分析
1.數據的收集。學生的問卷回收後,我們對每一份問卷進行認真的核對,並剔除一些不合格問卷(主要是個人信息缺漏或填答不完全的問卷),然後將問卷數據輸入電腦中以備分析使用。對於學生寫作水平的測試試卷,筆者聘請了兩位具有5年以上大學英語教學經驗的在職大學英語教師,對每一份學生的寫作能力測試答卷進行評分。評分前,筆者和兩位老師進行集體討論、統一了評分標準,並隨機抽取了其中5份答卷進行了民主評議,達成了一致看法。評分結束後,筆者對兩位教師的評分進行核對,如果兩位教師對同一個學生的作文給分相差超過四分,則在不告知他們各自原給分數的情況下要求其再次評分。最終的結果以第二次的評分結果為準。兩位教師對每一個學生給分的平均分就是學生的最終寫作成績。我們通過大學英語寫作元認知策略5點量表收集到的數據和學生作文能力測試得分一起輸入電腦SPSS13.0統計軟件文檔中,並對它們進行相關的處理分析。
2.英語寫作元認知策略與寫作能力的相關分析。我們將量表所包含4個因子各自所含項目的平均得分作為因子值,將學生寫作能力測試得分作為學生寫作能力值,對這兩個變量進行了二元變量相關分析。不管是參數檢驗(Pearson相關檢驗)還是非參數檢驗(Spearman相關檢驗),因子1和因子2的值都在0.01水平上與寫作能力值顯著相關(P值<0.01);因子3和因子4的值與寫作能力值無顯著相關。因子1和因子2的值雖然與寫作能力值顯著相關,但其相關係數(r值)並不太高,小於0.5,從這一點上來看,兩者之間是中度相關。
三、研究的結果和討論
從上表SPSS相關分析的處理結果來看,因子1和因子2,即“詞彙選擇和行文策略因子”和“語言、內容和結構並重策略因子”與學生的英語寫作成績呈顯著正相關。這就說明,學生一些英語寫作元認知策略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其英語寫作水平。此研究結果與國內一些研究者的研究結果有相似之處。在杜愛紅(2004)對學生元認知策略在寫作中運用的調查結果表明:55.4%的學生認為元認知策略對提高英語寫作幫助很大;32.6%的學生認為元認知策略對提高英語寫作有幫助;12.0%的學生認為元認知策略對提高英語寫作幫助不大或減退。很顯然,大多數學生都認同寫作元認知策略對英語寫作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詞彙選擇和行文策略因子”和“語言、內容和結構並重策略因子”主要是指包括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或寫作技能學習過程中,對不同詞彙表意的準確性判斷方麵的選擇技巧、學生對作文句子表達語法準確性及語言表達的修辭技巧、以作文內容為中心的語言表述取向技巧、以及作文結構的合理性安排等方麵的內容。毋庸置疑,這些寫作技能本身就是寫作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這些方麵寫作策略的把握,對於提高其寫作水平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而從學生在這兩個因子上平均值來看,他們的平均值都在3以下,這就表明學生在這些寫作策略方麵的能力總體上還是不足,這是導致學生英語寫作水平普遍偏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加強上述寫作元認知策略教學與及其在寫作實踐中的應用,應該成為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