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談電影與英語教學(2 / 2)

喬姆斯基認為,語言是某種天賦,人類天生就有一種語言習得機製,即使不經過學習也可以在某種語言環境中刺激中習得。英文電影不同於課堂上的場景模擬,它創造了真實的語言環境,提供了練習聽說的絕好機會。英文電影中有語言交際的自然環境,加上人物的麵部表情、手勢和體態,最大限度地體現語言的感染力,使語言形象化、生動化。學生必然容易接受那些恰到好處的語言表達,這種語言涵蓋了語言學習中語音、語調、節奏、用詞、思維和感情等幾大要素。這種和學習、生活、感情和思維結合在一起的英語語言更具有生命力。學生在觀看電影時會不知不覺中自然地習得純正的語音、語調和豐富地道的語言,從而輕鬆地提高英語口語交際能力,達到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

語言是社會文化的反映,一種語言植根於某種特定的社會文化,離開了它所依存的社會文化,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英語學習到一定程度,影響學習的主要障礙已不在語言本身,而在於對所學語言社會文化知識的了解程度,亦即在此基礎上對所學語言的思想內容進行分析、推理、評價的思維活動。實踐證明,學生要真正達到較高的語言閱讀理解水平,除了紮實的語言基本功外,還要對說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曆史背景有比較廣博的了解。所以要真正掌握好語言,必須了解使用這種語言所依存的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豐富的電影資料包含了英語國家的曆史、社會、風土人情、地理、自然、經濟、政治等情況,有助於豐富教師教學內容和拓寬學生知識麵。

在用電影進行英語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生的自控能力,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目的,讓學生認識到觀看電影的目的在於學習英語而不僅僅是為了娛樂。如果隻是為了消遣和娛樂,這就違背了鼓勵學生看英文電影學英語的初衷。

由於英文原聲電影中有大量的俚語、方言,而且語速很快,重音、弱讀現象也很多,導致部分學生不能跟上影片的節奏,應該在較難理解的部分暫時停頓,進行重點講解,直到學生完全聽明白,理解其含義。有的電影時間比較長,信息量太大使學生難以吸收消化,可采用片斷觀看法,把一部電影分為幾個片斷,利用幾個課時的時間分段看完,避免學生產生疲憊感。

“分段法”的弊端在於過於注重對個別語言句子的理解而忽視電影總的主題思想。所以當學生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後,對英語原聲電影的把握能力有所增強,有能力接受大量的語言輸入後,可采用“整體法”,即一次性整體看完一部電影的方法,以使學生能夠從總體上把握電影的主題。

為幫助學生在看影片時能夠達到理想的效果,應注意學生基礎的差異,從而進行分級教學,針對不同的對象選擇合適的影片。

大部分學生在課外看英文影片時,一般都是看帶有漢語字幕的影片,從而形成了對字幕的依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盡量引導學生減少對字幕的依賴。

【參考文獻】

【1】王青.英美電影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江蘇高教,2005,(2).

【2】孫翠蘭.高校英語課堂中英文電影輔助教學的應用【J】.中國成人教育,2010,(11).

(作者簡介:張小花,西京學院人文科學係講師,西安工業大學外語係碩士;張華,西安工業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