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汙名化中超裁判
風尚
作者:駱明
某個中超比賽日的夜裏,我打開微博,嚇了一跳,一路看下來,全是對中超裁判的吐槽。中超裁判向來是“弱勢群體”,普遍的看法是,反賭掃黑後,裁判不敢拿黑錢,中超幹淨了很多,但不少裁判屬於火線提拔,所以太嫩。不過反賭掃黑都有6年了,這“裁判的鍛煉”何時是個頭?
看看博友們吐槽裁判的論據,諸如兩個越位好球被吹、一個犯規動作該出紅牌隻給了黃牌,總之每條論據都指向一個結論:中超裁判太差。我心裏有些納悶,這些“判罰失誤”在足球場不是柴米油鹽家常便飯嗎?於是順手發了條微博,為中超裁判鳴冤,很多人讚,也有不少人彈,他們曆數了中超裁判的罪狀:放縱暴力、在判罰失誤後找平衡、吹主場哨、吹偏哨……
我相信球迷看到的都是事實,但這在足球場上實是司空見慣,非中超獨有。國際足聯經常召集裁判,號召他們嚴懲暴力,這說明統一的尺度很重要,今年中超傷病確實多了點,若真是對球員保護不力,足協完全可以收緊裁判尺度。所謂“找平衡”也從不鮮見,一方初吃紅牌後,解說員往往會提示:裁判會不會對另一方下很手?主場哨和偏哨更是球場標配,有人說“中超裁判偏國安”,本人對這個沒研究,但看看歐洲賽場,這些年不也有過英超裁判偏曼聯、意甲裁判偏尤文、巴塞羅那有“幹爹”等說法?
事實上,每周的歐洲聯賽,裁判錯誤都比比皆是,就看你想不想黑、怎麼黑了。且看我寫稿前的那個周末,切爾西對曼聯的焦點戰,德赫亞禁區外手球被放過;曼城對西漢姆聯,大衛·席爾瓦被庫亞泰肘擊麵部倒地昏迷,裁判隻給了一張黃牌;米蘭德比裁判爭議不斷,至少安東內利的禁區內手球鐵定該判點球。
上述這些隻是小浪花。英格蘭屢次發生裁判臉盲給錯紅牌的鬧劇,門線冤案也曾不斷發生,無奈最先用上了“門線科技”。德國人向來以嚴謹著稱,但2013年10月18日德甲出現奇事,勒沃庫森前鋒基斯林頭球頂偏,球出界後從邊網進門,裁判卻判進球有效——如果這事發生在中超,足夠中超裁判被集體黑上五年!其他頂級聯賽也一樣,體壇周報駐西班牙記者武一帆笑言:埃爾南德斯·埃爾南德斯和特謝拉Ⅱ的誤判每輪都能做集錦。
當然,我不會天真到認為“中超裁判水平不亞於歐洲聯賽”,因為兩者節奏相差懸殊。英超裁判職業化程度最高,卻留下諸多笑柄,不是他們水平低,而是因為英超攻防轉換速度太快。同樣,西甲裁判也要麵對各種影視學院的結業生,他們欺騙裁判的技巧遠高於中超球員。即使給我一個數據,說中超的誤判率與歐洲聯賽相當,我也相信,若中超裁判執法歐洲聯賽,初登賽場時一定錯漏百出。
世界杯是個明顯例子。被國際足聯選中的裁判,在各大洲都是精英人物,但到了世界杯上,卻水準參差不齊,一到最後的關鍵戰役,多交給歐洲和南美的頂級裁判執法。當然,歐美裁判也不完美。去年世界杯從一開始就被誤判困擾:揭幕戰巴西3比1勝克羅地亞,巴西第二球,弗雷德戲劇性摔倒造點,第三球,拉米雷斯犯規在先,日本裁判西村雄一被罵慘了。第二天首戰輪到哥倫比亞裁判,墨西哥前鋒多斯桑托斯的頭球破門被無端吹掉,好在墨西哥還是1比0戰勝喀麥隆。次戰荷蘭5比1勝西班牙,西班牙領先之球,迭戈·科斯塔造點可疑,而荷蘭第三球,德弗賴頭球破門前,範佩西衝撞卡西利亞斯在先,吹這場比賽的可是意大利名哨裏佐利。
裁判如同球員,出錯不可避免。可媒體球迷對球員和裁判雙重標準:前鋒十腳射門隻中一腳,會被讚為功臣,而裁判20次判罰隻錯一次,卻可能被推上火山口。當然,既然球員常被罵,裁判被罵也屬正常,隻是每次中超出現誤判,都上綱上線到“中超裁判水準太差”,這有點過了,惡果很明顯:一是裁判壓力過大,更易犯錯,二是導致球員和教練更不尊重裁判。
無怪乎中國裁判會抱怨,在國外吹比賽比在國內更好吹。罵聲太大,中國足協隻得在一些比賽中聘請外籍裁判,國內裁判失去了寶貴的鍛煉機會,外籍裁判照樣出錯頻頻,足協反而無法處罰他們。
說得高大上一點,是否尊重裁判,是民族性的體現。缺乏契約精神,正是國人一大劣根性,正常的規則都可以不遵守,更別說裁判真出錯時。剛才說到英超德甲的離奇誤判,可英德球員哪怕受了天大的委屈,都會無條件服從,讓比賽順利進行。愛爭論的意大利人則誇張一點,每輪聯賽後都可以為裁判吵上一周,雖然意大利向來出好裁判,如光頭裁判科利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