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歌舞歲月長
名師人生
作者:劉慧
我時常喜歡在靜默的時刻,獨立一隅,久久地仰望長空,以目光的虔誠、內心的純正,去追求那遙遠的地平線……
一聲召喚 山回水應天湛藍
生命的美麗常常綻放於偶然的際遇。在人生的拐角處,一次不經意的邂逅,一聲真切的呼喚,常常會改變一個人前行的方向,開啟另一扇人生的門扉。
1991年盛夏,新蘇師範,曾經在入校第一堂聲樂課上,被老師評價為“發音不準、節奏不穩”的我,三年後的畢業成績竟然如此的驕人。菁菁校園,問學三載,我朝起早,夜眠遲,勤學苦練,隻為將吹拉彈唱諸般技藝訓練精純,讓樂理音律與曲藝聲色轉為氣質、融入生命。天道酬勤,我終於圓了夢想。可是,綿延在腳下的路將通向何處?前方又有怎樣的風景?我有些彷徨。
其實,我本可以留在蘇州工作。但畢業前夕,與時任張家港市教育局局長錢根祥的一次見麵,改變了我的選擇。在那次敘談中,他給了我重似千鈞的承諾:“劉慧,你是一塊美玉,隻要你回張家港,學校任你選擇!”這聲真切的召喚,真誠的邀約,使我毅然放棄了蘇州。
如一顆種子回應風雲輕舞的青睞,1991年8月,我回到了張家港,在實驗小學這片土壤上開始了耕耘。而老局長那聲山長水遠的召喚,一次又一次化為清幽的笛聲,飄蕩在我前行的路上。
工作第一年的隆冬時節,過介初校長就委我以重任,讓我麵向全市開設音樂示範課。為了回應這份信任,我將這一機會看做是專業提升的最好機遇。盡管心懷忐忑,我還是毅然答應下來。我虛心請教,潛心研磨。霞光暮色中,窗前明燈下,一個浮華躁動的青春身影終於被磨成了一幀嚴謹沉思的安靜剪影。至今,我仍然保留著那疊厚厚的備課手記。閑靜時,翻閱、品讀那些圈圈點點的印記,恍若覺得,它們已經隨同那段年輕的歲月,化作我生命深處的茵茵芳草。
1997年,我擔任實驗小學少先隊大隊輔導員。這讓我人生的履曆中增添了管理新元素。從少先隊活動的藍圖構建、模式創新、主題策劃,到各項活動的開展實施、綜合調度、評價反饋,我精心描繪、用心組織。在活動中,我的思想理念、膽略見識得以提升,統籌能力、應對智慧等綜合管理素養得以錘煉。實驗小學的少先隊活動在我與學校同仁的群策群力之下,呈現出萬紫千紅春滿園的好局麵,不僅在省市享有盛譽,甚至在全國也有了知名度。傾心的付出,讓我在收獲榮譽的同時,也得到了來自各方麵的關懷。學校為我聘請全國少先隊學會名譽副會長、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段鎮先生為我的成長導師,教育局的一位副局長親自為我主持拜師儀式。儀式上,段先生贈我一段寄語:“從兒童中來到兒童中去,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甘為童子牛,永駐童子心。”我也特地送給導師一條領帶,期待著“前行之路,導師引領,上下求索,慧光普照”。自此,我的思想之旅有了更為開闊敞亮的出口,靈魂之舞有了更加華彩流溢的平台,生命能量有了更深層次的吐納與遞升。
一種舞姿 翩然化蝶夢芳菲
1992年,我苦練專業技能,不負厚望,代表實驗小學摘取了“張家港市小學音樂教師三項基本功競賽”桂冠。舞台上,掌聲裏,我想起了莊子之問:“是你化了蝶,還是蝶化了你?”
也許就是從那首曲子、那支舞蹈之後,我開始不畏挑戰、不懼壓力,愛上了過程、愛上了完美;也許就是從那個舞台、那些掌聲之後,我開始害怕麻木、拒絕平庸,愛上了創新、愛上了夢想;也許就是從那場榮譽、那次反思之後,我開始懂得承諾的責任、珍惜握在掌心的美麗,愛上了思想、愛上了飛翔……在心田深處,我分明看見一個“不滿足的思想者”,那就是未來的我。
在蟬兒長鳴枝頭的暑假,我與學校民樂團的孩子朝夕相處,即使腳被燙傷,也絕不肯放棄,忍著傷痛指揮學生的排練。赤足的女子,舞動著、沉醉著;孩子們歡唱著、燦爛著。這歌聲,這情景,被正在學校視察工作的錢局長看到了,他欣慰而笑,投來鼓勵的目光,譽美我為“赤足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