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致謝(1 / 1)

據儒學家殷海光的回憶,他的老師、哲學家金嶽霖曾言:“凡屬所謂時代精神,掀起一個時代的人興奮的,都未必可靠,也未必持久。”此言頗有深意。

如果我的任何一部著作讓讀者感覺心旌蕩漾,那一定是我的錯。我們正在閱讀的曆史不應該是冰冷的,但也不應該是滾燙的,它僅僅應有平凡人的正常體溫。在冷靜中,我們才能找到真理的入口處。

感謝那些創造了中國商業進步的人們——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還你們一個公道。

感謝那些記錄了曆史的人們。為了這部企業史,我閱讀和采用了大量的前人成果,一如我之前的所有作品一樣。我沒有在書後羅列一大堆的圖書索引,這主要出於兩個考慮:一是我在正文中都已經標示出了有價值的資料來源,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找到它們;二是為了節約紙張,我常常為自己圖書的定價昂貴而不安。

我要記下並在這裏朗誦這些學者的名字,他們對中國近現代史的研究令人肅然起敬: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白吉爾(Marie Claire Bergere)、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高家龍(Sherman Cochran)、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孔飛力(Philip A. Kuhn)、費維愷(Albert Feuerwerker)、羅斯基(Thoas G. Rawski)、劉廣京、郝延平、楊小凱、王業鍵、餘英時、朱學勤、雷頤、梁小民……

為了此次寫作,我去了上海、深圳、天津、安慶、重慶、南通、無錫、南京、宜昌、福州、寧波、廣州、鎮江、香港等很多城市,感謝那些地方的人士,他們為保留前人的事跡和遺址正做著不為人知的工作。

感謝我的助理朱琳和陸斌,本書在很多環節上離不開他們的協助。感謝東方早報社的諸多同人。感謝中信出版社的王斌社長、潘嶽總編輯和我的責任編輯蔣蕾,他們對我的寬容和忍耐好像總是沒有邊界。

感謝我的太太邵冰冰。我原本打算用人物列傳的方式來寫作這部作品,是她的堅持讓我改成了現在這樣的、與《激蕩三十年》保持一致的編年體體例,這讓我多付出了幾倍的工作量,現在看來,她是對的。在過去的幾年裏,寫作成了家庭生活最主要的部分,我唯一能作的補償是,盡量陪她和吳舒然同學去看每一部新上映的“大片”。

正在讀小學六年級的吳舒然同學至今對我的任何一部作品都“不屑一顧”,我無比耐心地等著她提出批評的那一天。

吳曉波

2008年秋冬之際於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