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微博時代真的來了 (1)(1 / 3)

不知從何時起,開始流行一種時尚——發微博。在140字的遊戲中,生活變得跟以前不一樣了。小到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大到信息的傳播形態、企業營銷方式,甚至是政府與民眾的溝通方式。切身可感的是,微博正迎來它充滿生機的春天。在普通大眾之間進行的即時新聞傳播,在傳統媒體時代是無法完成的,正是借助微博這種當下媒體形態的傳播手段,才使草根新聞得以迅速成長,並昭示著一個新的時代。

01微博影響我們的生活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簡稱,是一個基於用戶關係的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台,用戶可以通過WEB、WAP以及各種客戶端組件個人社區,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並實現即時分享。

“今天你微博了嗎?”這句話成為了這兩年大家見麵的問候語之一。從2009年9月微博誕生後,已有數以千萬計的網友,在這個虛擬的平台上,以140字的篇幅,書寫著經天緯地的言語。而“微博改變生活”的口號,也越來越響亮。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我們麵對麵坐著沒有話說卻都在拿著手機發微博”,這是一句來自網絡的語言,稍顯誇張卻十分寫實,有人評價說在微博上140字的限製將平民與莎士比亞拉到了同一水平線,是不是達到了莎士比亞的水平暫且不表,至少,微博改變了現代人的生活方式。

短短兩年時間,微博已經完全取代了博客,成為年輕人最重要的展示平台。微博甚至讓了QQ和MSN汗顏,成為了最牛的即時溝通工具。

誠然,微博的海洋裏有很多瑣碎的信息,不少僅僅隻是個人情感的宣泄。但微博正以其勢不可擋的威力影響著上市公司的股價、名人的形象,為失蹤兒童找到了她的家人。

有人說,在微博上,人人都是記者。也有人說,隨著微博的興起,記者這個行業已經消失了。但是,有關調查顯示,約57%的人覺得微博上的信息“基本可信”,23%的人“不確定”,20%的人覺得“不太可信”。另外,大多數人表示對於微博傳播的信息,一定要加以甄別。

15年前,癡迷童話的湘潭小讀者章懿哲給自己的偶像童話大王鄭淵潔寫了一封信。今年,鄭淵潔在微博上將這封信貼了出來,希望能找到當年的小讀者。這看似“大海撈針”的任務,半小時就完成了。

時下,微博控遍地都是。你沒聽說過微博控?那麼,你已經OUT了。無論你是否在用微博,無論你是否在圍觀別人,還是被別人圍觀,最IN、最潮的產品,最優惠、最受粉絲歡迎的促銷,在這裏你總能找到你想要的。

微博控是指對微博極度喜愛的人,他們在微博上娛樂他人自娛自樂。專業說法是,每天發微博十條以上,經常毫無原因的反複打開微博,反複刷新微博頁麵,就已經患上了微博強迫症。

微博的海洋裏有很多瑣碎的信息,不少僅僅隻是個人情感的宣泄。但微博正以其勢不可擋的威力影響著企業的盈虧、名人的形象……

2011年初,微博上上演的當當網總裁和“大摩女”的激烈“對罵”引起傳統媒體的關注。雙方在微博上的唇槍舌戰中不乏粗俗語言。三天後,《華爾街日報》發表了題為《當當網CEO發飆了》的評論披露整個事件。剛剛上市不久的當當網在事件發生後的首個交易日股價暴跌8.3%股價,兩天內市值蒸發了約合25.8億元人民幣。

2011年2月8日下午,中國第一家“尋子店”店主彭高峰,通過網友在微博上轉發的孩子圖片,輾轉找到了被拐賣3年之久的兒子彭文樂。香港《鳳凰周刊》記者部主任鄧飛與深圳警方陪同彭高峰,一同趕赴彭文樂的養父母家裏認親,並在微博上直播了解救過程。

2011年6月21日,新浪微博上一個名叫“郭美美Baby”的網友頗受關注,這個自稱“住大別墅,開瑪莎拉蒂”的20歲女孩,其認證身份居然是“中國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隨後,有記者從民政部的統計數據中發現,2011年6月全國社會捐款為10.2億元,而7月為5億元,減少了5.2億元,降幅接近51%。而這一變化,正是發生在6月下旬“郭美美”事件引發慈善信任風暴的背景之下。

編輯我要說

由於傳播者廣泛和海量信息,微博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當人人都是信息發布者的時候,微博雙刃劍的威力便逐漸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