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尚看著自家士卒匆忙逃了回來,錘兵被公孫軍盡數射殺,不由臉色鐵青。
一旁的張郃看到袁尚麵色鐵青,不由出言安慰“三公子不必過於自責,誰能料到公孫瓚會親自上陣,鼓舞起士氣。後續部隊很快便要到了,攻下這座城塞便在旦夕之間。”
兩人默默打馬返回本陣,袁軍已開始紮寨。後續的五萬士卒已經抵達,諸多武將謀士也已抵達。待到第二天,袁軍會給予更加猛烈的進攻。
靜謐的一夜過去了,對壘的兩軍都未有什麼動作,士卒大都在緊迫的時間中休息以養精蓄銳。
當集結的號角吹響時,天已大亮。雖然袁軍在首日的作戰中便損失了近萬人,但終究勝在人多勢眾——公孫瓚的城塞中兵卒經昨日一戰,數量已不過萬餘人,若麵對袁軍輪番進攻,遲早有崩潰的一天。
在營寨前集結了兩萬餘名士卒——袁軍此時在袁尚與諸位謀臣的建議下采用了看上去十分合理的作息安排——三分之一攻城,三分之一修整,三分之一戒備——正好與後世中鄧尼茨的潛艇戰術不謀而合。
袁軍的兩萬餘名士卒在鼓點聲的指引下,有序向前推進。遠方的易京城頭上布置了數千弓弩手,昨日戰鬥中被毀傷的床弩大都已被更換或修複。城頭此刻已經安裝了威力更大的石砲。這種石砲射程高達三百餘步,若射入步兵陣中,勢必會造成巨大傷亡。
經過昨日的帳中會議總結,袁尚了解到易京城塞共有三層城牆,突破外城牆後,袁軍便有了易京城塞中的立足之地——許多非軍事建築均被設立在外城。袁軍可以在外城中修整——突破內城牆後,袁軍必須直麵一座小型城堡,這導致內城中的許多角落均由遭受公孫軍遠程打擊的可能。小型城堡自然就是公孫瓚的軍機樞紐了——據後世的史料記載,“公孫瓚自居其中,以鐵為門,斥去左右,令男人七歲以上不得進入,隻與妻妾住在裏麵,又囤積糧穀三百萬斛。公孫瓚又讓婦人習為大聲,使聲音能傳出數百步,用來傳達命令。”顯然城堡被嚴密地防護起來。
袁軍部隊漸漸接近城牆了,負責今日攻城的張郃將軍與袁尚等人一同停在了五百步以外,剩餘士卒則是皆邁開步伐向前走去。
城頭上是公孫瓚的兒子公孫續指揮守軍戰鬥——單經陣亡後,公孫瓚缺乏良將可用,讓幼子親自上陣也是無奈之舉。
待到袁軍大約靠近三百步時,公孫續下令:“床弩,自由射擊!”
數十支弩箭飛射而出,射入袁軍陣中,一排排袁軍被射倒在地。
待看到眼下袁軍受到攻擊後開始跑步前進,公孫續大喝:“石砲射擊!”城頭的石砲立時紛紛向下射擊。石砲的原理與床弩差不多,隻不多發射的是鬥大的石塊,這些石塊極難製備——需要經過打磨圓滑才能使用——若不是昨日袁軍險些攻陷外城,公孫瓚不可能舍得投入這些守備利器。
每當有石彈打在袁軍人群中,慘叫聲、驚呼聲、石塊碎裂聲、金屬撞擊聲響成一片,不幸被石彈打中的袁軍士卒多粉身碎骨,一時間,城牆下數百步內一片狼藉,殘肢斷臂四處零落。
經昨日一役,公孫瓚麾下的重甲步兵幾乎消耗殆盡,即使田楷新挑選了精組加入手下,不過才拚湊了三百餘人,這些重甲步兵被安排在城牆各處,充當救火隊員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