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外史·彭澤傳》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明朝蘭州有個人叫彭澤,他出任徽州知府時,為了討得父親的歡心,令人做了幾十件工藝精美的漆器,很是得意,便專門派了一員小吏送回家中。不料他父親見了,勃然大怒,厲聲對來吏說道:“吾以澤居官,能為國家愛民節財,造福黎民。乃今數月未聞善政,而以官物來家,即貧不可荊布遣家耶?”說罷,立即將這些漆器全部燒掉。這個小吏討了個沒趣,也無可奈何。數日後,彭澤的父親不辭跋涉勞頓來到徽州。彭澤大驚出迎,急忙把父親接到後堂,敬坐,獻茶。哪知父親卻置之不理,一句話也沒說,便執杖直打彭澤,打畢悻悻然揚長而去。彭澤萬分慚愧,徹夜反躬自問,自責其錯。從此以後,他廉潔奉公,處處注意節財愛民,實施善政,受到百姓們的愛戴和頌揚。
掩卷深思:我敬重這位父親,他不同於一般世俗的人,見財忘義,欲壑難填,而是深明大義,非己莫取,是一位有誌氣有情操的人。我也敬重這位知府,不諱疾忌醫,而能知過必改,也是一位自重自愛的人。想到這裏,竭誠希望今天在我們的社會裏,能有更多的這樣的“父親”、這樣的“知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增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