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近報紙上揭露的種種貪汙、受賄案件中,不難看出,有些人在公眾麵前,革命的調子比誰都唱得高,但在“隱”“微”之處,估計別人不會發覺的情況下,看見了一摞摞的“大團結”和昂貴禮品,便眼發紅,心發熱,垂涎三尺,見利忘義,中飽私囊,什麼黨紀國法一股腦兒忘得幹幹淨淨。殊不知在他們不可告人的勾當下,給黨和國家造成了極大的損失,敗壞了黨風,汙染了社會風氣,自己也逃不脫鋃鐺入獄的可悲下場。究其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一點“慎獨”修養,如古人所說的“處顯而修善,在隱而為非”是也。
《禮記·中庸》:“莫見乎隱,莫見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拿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無論做什麼事情,自己的言行,都能夠做到晚上和白天一樣,無人看見和有人看見一樣,無人監督和有人監督一樣。東漢時,有個叫王密的縣令,夜裏給他的上司楊震送去重金,並勸言道:“暮夜無知者。”楊震拒收,並斥責道:“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清朝乾隆年間,某貲郎(皇帝侍衛)一天暮夜到宰相劉統勳家叩門,劉統勳知道是來送禮的不予理睬。第二天一早,他把某貲郎叫到政事堂,當眾說道:“昏夜叩門,賢者不為,你有什麼要說的話,可當著大家的麵公開說,即使是老夫有什麼過失,也可以當麵指責。”當然,封建社會裏的官吏不能和今天的幹部、黨員相提並論,但這種精神,的確是難能可貴的。
“籬笆紮得緊,野狗鑽不進。”或在密室,或處閑居,沒有第三者在場的時候,能不能頂住非分的物欲的誘惑,關鍵在於思想上能否紮起拒腐防變的“籬笆”,“慎其獨也”。《關於黨內政治生活若幹準則》中指出:每個黨員都必須“說老實話,做老實事,當老實人,光明磊落,表裏如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一切“向錢看”的不正之風中,特別是一些行賄者,什麼卑劣的伎倆都會使出來,稍一不慎就會被拉下水。因此,更應該重視和牢記“慎獨”二字,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提高政治覺悟,搞黨性學,不搞關係學,堵塞“後門”,苟非其己,一芥莫取,即便是在可能做壞事的環境下,也決不拿黨和國家的利益做私人交易,避免不犯錯誤或少犯錯誤。如此這般,每個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都能以身作則,“慎其獨”,為實施廉政建設和“四化”偉業,盡職盡責,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