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概談彭浩翔電影的黑色幽默(2 / 2)

二、反諷現實

此外,在作品中用反諷現實呼應其黑色幽默的喜劇風格是彭浩翔作品中經常運用的。因此作品《買凶拍人》中張達明的角色是很多香港鬱鬱不得誌電影人的真實寫照。《大丈夫》中一眾偷情丈夫的群像是對男人中年危機的感慨。而《青春夢工廠》這部拿日本成人電影尋開心的片子,雖然敘事技巧並不高明,但其匠心獨運的戲仿整個劇本故事的荒誕卻更加突出強烈,片中四個人決定拍電影的誘因,戲仿了《花樣年華》的段落,敘事上和風格上十分貼切地融合在一起。《出埃及記》與《公主複仇記》的格調雖風馬牛不相及:前者是極盡緊張氣氛的營造,到結局的一刻,卻峰回路轉,令人會心一笑。而後者一開始四平八穩,平易近人,受害者與同情者的感情流放自然流暢,到了結局卻又十麵埋伏,敵友難分。但其實,兩者所表現的主題十分相似,兩個不同的故事,卻都是在觀眾看來小事化大,但對當事人來講卻是十分重要的事情,無非都是為了找尋回其地位的尊嚴,因為人性與情感的掙紮,結局往往未能如願,卻也能夠和氣收場。

一直以來,喜劇是令人發笑的,可彭浩翔作品中的“喜劇”效果卻是令人傷感的翻版現實。無論是金融風暴下小職員的辛酸,還是婚姻圍城中的背叛,抑或是少年成長中的傷感……說彭浩翔的電影是“含淚的笑”或許有些誇大其辭,但體現了其對某一群人或某一社會現象的關注與思考。彭浩翔始終是站在普通大眾的角度在影片中講述故事的,每一部影片除去其特別的表現形式,其所要傳達出的主題卻是真實與貼近人心的。正如影片《大丈夫》之所以讓人會心一笑,就是因為男性觀眾可以帶入“偷情男人”的心態中,而女性觀眾亦對“太太團”的反應感同身受。而《公主複仇記》則換了一個女性的角度去表現生活中一些問題與情感的碰撞,貼切地傳達出現代女性的迷惘與錯誤。

毋庸置疑,很難說清楚彭浩翔的電影到底是哪一種類型的電影,他多方位地嚐試著不同類型的電影。也正是彭浩翔的非常電影,讓荒誕、黑色幽默和諷刺在一起雜糅帶給了觀眾視覺和感覺上的天馬行空。他的電影,永遠與人們心底不想為人所知的隱諱有關,不是陰鬱的黑暗而是真實的感觸與想法,他作品中彌漫的荒誕誇張的黑色幽默,與時而自然流露出的人性之所至,形成了並不和諧卻又真切的唯美對照。

結束語

彭浩翔的電影一向貼近社會反映現實,無論是瘋狂喜劇還是文藝劇情片,總是言之有物,令觀眾感同身受。他的選材未必是純商業的大路貨,不過了解到其作品的獨特風格,都會同意他看待事物獨有的角度。同時,彭浩翔對劇本尋根問底的追求,才是一貫討好市場的香港電影所真正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