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電視劇“啃老”現象根由及弊端(2 / 2)

二、電視劇“啃老”之根由

電視劇的運作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產業鏈,而“啃老”現象的泛濫,與鏈條上的每個環節都有關係:

首先,文學藝術創作源頭的枯竭。由於國民閱讀習慣的改變、閱讀質量和閱讀時間的不斷衰退等原因,真正具有影響力的當代文學作品已經越來越匱乏。人們習慣於用微博、飛信來記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熱衷於“火星文”的使用和創造,使得原創作品的生命力不足,導致我們不得不向影視界的先驅要劇本。

其次,電視劇產業的商業模式促使“啃老”現象的泛濫。不可否認,電視劇的翻拍成風主要還是商業利益的問題,投資的逐利本質導致了投資方投資時要盡量選擇風險小回報大的電視劇目,此時“啃老”的優勢便顯現出來:運營成本相對較低而關注程度較高。眾所周知,一部電視劇若要吸引人,必須要用營銷手段讓觀眾了解這是一部什麼題材的電視劇,有哪些懸念,又有哪些賣點,其中要花費不菲的運作資金和人力資源,效果亦未見得有保障,而“啃老”則可以直接站在“老”的基礎上進入市場流通,從而具有先天的優勢。“老”電視劇的優勢就是已有的觀眾基礎和知名度,運用觀眾的觀看欲望以及“老”電視劇本身的知名度,高收視率已然有了保證。事實亦是如此,《還珠格格》、《一簾幽夢》以及四大名著的翻拍或是重拍之初的選角階段便已經是深受關注。

第三,觀眾對電視劇的要求逐步提升導致“啃老”風氣興盛。隨著電視劇產業的不斷發展,觀眾對電視劇的要求不再僅僅是觀看,還要評論、發表自己的觀點,能與老版比較的電視劇,顯然更為觀眾所關注。麵對觀眾多元化的審美需求,一些創新型題材能否為觀眾所接受,成為了電視劇創作中一大不確定的因素,因此為求穩妥起見,電視劇“啃老”亦有不得已的苦衷。

三、電視劇“啃老”之弊端

幾乎所有的“啃老”電視劇都沒能逃脫收視率與質疑聲齊飛的局麵,必須肯定的是,翻拍的電視劇作品較之“老”版在製作上的確更加精良,一些拍攝手法及技巧的使用亦豐富了電視劇的畫麵藝術觀賞性,畢竟整個中國影視劇產業整體的技術水平及生產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比如:四大名著的翻拍均屬於投資過億的大製作,保障了“啃老”電視劇後期製作的精良。但是,“啃老”電視劇已存在不可忽視的弊端。

一方麵,過度侵占了電視劇市場資源。這種侵占,一方麵是對投資資金的侵占,另一方麵是對觀眾注意力的侵占。“啃老”電視劇的先天優勢將會間接導致原創電視劇的投資難度的加大,使得原創電視劇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不利於“創新型”電視劇的發展。而“啃老”電視劇的高關注度勢必將會吸引有限的觀眾注意力,且觀眾將目光多集中在新版與老版的比較上,而忽視了純粹原創的電視劇作品,長此以往,電視劇市場及創作勢必會走向“啃老”的怪圈。

另一方麵,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點,電視劇“啃老”現象的盛行勢必會影響創作者的創作熱情。好的電視劇劇本需要精心的創作、耐心的沉澱,僅僅靠“啃老”便能手到擒來一部熱門電視劇,那麼,編劇何不走此捷徑?電視劇生產更是一種文化產品的生產,譬如“四大名著”這樣有觀眾基礎的劇本資源也是有限的,編劇應多去挖掘電視劇市場的新價值,而不是“啃老”且局限於經濟成本,電視劇是有其社會價值的,根據時代要求、反映時代精神,有創新又能打動觀眾的電視劇,才不失為創作。

國家廣電總局已經禁止近期再翻拍四大名著,這對於當下電視劇市場的“啃老”熱潮有一定的抑製作用,但是能否走出“啃老”時代,賦予電視劇新作更廣闊的空間,還需多鼓勵電視劇的獨創性,一個好的劇本的成功立足點是建立在對以往電視劇突破和創新的基礎上,從觀眾的角度來說,再好吃的東西吃多了也會厭煩,而很多“啃老”作品往往不過是東施效顰,缺乏真情實感,自然隻能“雷人”不能打動人。

參考文獻:

1、 國家廣電總局《廣電總局關於2010年8月全國拍攝製作電視劇備案公示的通知》

2、 陳曉春.《電觀劇題材的選擇與價值判斷》,《北京廣播電視學刊》,2004年12月版

3、 陸昱偉.《中國電視劇產業名著翻拍的合理走向》,《新聞大學》2011年12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