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略論楚地巫文化地域個性之消亡與變遷(2 / 2)

漢武帝時期楚巫文化走向全國的另外一個標誌事件是楚地的神靈正式成為了全國性的至上的神。三代以來,中原地區均以“天”、“帝”指稱天神至尊。秦時有白、青、黃、赤四帝,但祭祀最多的是白帝。漢高祖斬白蛇起義,和秦人以白帝為至上神當頗有關係。漢二年,劉邦根據戰國時期逐漸形成的“天有五帝”的觀念,於秦信奉的四帝之外又加黑帝,補足了五帝之數。但是五帝並非漢代祭祀的最高神。《漢書·郊祀誌》記載文帝十六年,在渭陽建五帝廟,“祭泰一、地祗”,此時太一神的地位已經開始凸顯。到了漢武帝時期,五帝則正式淪為了泰一的屬下神。《史記·封禪書》詳細記載了武帝立太一的經過,甚是隆重。漢武帝又曾經因為一次病愈,“大赦,置壽宮神君。壽宮神君最貴者太一,其佐曰大禁、司命之屬,皆從之。”在這裏,太一神的地位已經被確立起來。而其後元鼎四年,他在甘泉宮舉行了祭祀的大典,則更通過國家最隆重的儀式,在全國範圍內,確定了太一的地位。史載其“令祠官寬舒等具太一祠壇,祠壇放薄忌太一壇,壇三垓。五帝壇環居其下,各如其方,黃帝西南,除八通鬼道。太一,其所用如雍一畤物,而加醴棗脯之屬,殺一貍牛以為俎豆牢具。而五帝獨有俎豆醴進。”在這裏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太一被作為至上神,位居五帝之上的。而太一神可原本是楚地的最高神。如此,楚人獨尊東皇太一,就不能再說是楚地所獨有的特色了。

而以前盛行於楚地的招魂等巫術,則被漢武帝用來懷念他的李夫人了。東漢郭憲《漢武帝別國洞冥記》中記載了漢武帝因深情思念李夫人,東方朔遂獻上一枝懷夢草,使武帝能在夢中和李夫人相遇。《史記》與《漢書》都詳略不同地記載了方士李少翁為漢武帝招李夫人魂的事。據東晉王嘉《拾遺記》:招魂時是用色青質輕的“潛英之石”,將李夫人的畫像設在紗帳裏,在燈燭下投影於“帳帷”之上。這些記載當並非完全是空穴來風,至少說明,當時的人們,還是頗為相信楚國的招魂文化的。

至於漢武帝所希望的降神,也頗見於曆史記載。“於是天子始親祠灶,而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在這裏,漢武帝希望遇見神仙,未必不是受到楚地降神的巫文化的影響。

綜上所述,由漢武帝時期的這些材料可以看見,巫術的影響通過漢朝的皇帝,已經擴散到了全國的範圍。從這個角度上說,楚巫文化的地域性已經消失。當然,這並非絕對,楚巫在某些方麵仍然獨屬於楚人,但至少在祭祀等方麵,漢武帝通過將楚地的太一神上升到全國的高度,這固然有利於楚巫文化的推廣,但也使得其楚地的特色相對削弱。上至皇帝,下至弄臣,從皇宮深處的阿嬌娘娘,再到尋常婦人,都相信巫的力量。以前隻屬於楚國的巫風彌漫,已經延伸到漢朝的宮室朝廷直至整個天下去了。再加上漢武帝的統治時期特別長,他的個人行為,更可能通過政權的力量長久的影響全國。所以似可以這樣說,此時的楚巫已經走出去了,成為漢巫,成為一個具有全國性影響的信仰。與之相應的是,楚巫文化的地域性漸漸消失了。

參考文獻:

1、許維遹.呂氏春秋集釋.中華書局,2009年版.

2、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1982年版.

3、徐元誥撰王樹民等點校.國語集解(修訂本).中華書局,2002年版.

4、工滕元男,莫枯譯.雲夢秦簡所見法與習俗.考古與文物.1993年第5期.

5、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