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以情動人、捕捉感性認識
適當的情感抒發是必要的,編輯和記者在挑選事實的過程中,必須要保證真實性這一鐵的紀律,善於根據新聞主題來深度解析事件的原有。可以想象如果沒有深入新聞發生地。是無法深度解析和無法感同身受的。新聞的生命就是真實性,今天在故事化浪潮中,從事新聞報道的記者們都要時刻謹記,情感的抒發一定要建立在客觀事實基礎上,必須以親曆者的角色加入到故事中,也就可能會成為事件目擊者,在故事發展中他們發表的感受能夠直接影響受眾,在不損害事件的真實完整的基礎上,甚至會增加其可信度和說服力。
2.3描述事實細致入微
深入的調查是需要的,但是這對於描寫對象的傳神表現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對描寫對象細致入微的描寫,才能達到語出驚人,給人留下印象深刻的效果。描寫不僅僅要求描寫對象的形似,更注重把描寫延伸到描寫對象的內部深層,揭示其內在的底蘊和神采,也即更注重神似。如果我們新聞故事中無論是人物還是地點都能夠有細致的描寫那麼可以這篇新聞故就具有很強的現場感了,無疑也會吸引很多了讀者。
2.4活用民間語言
所謂活用民間語言也就是講究群眾化大眾語言,很少會用書麵語言。傳遞信息、深入解析事實、剖析問題、通俗報道是新聞作品的基本功能,所以,大眾化是新聞語言寫作的基本要求,一定要保證讀者能看懂和理解新聞報道的事件,還有白描所對線條勾勒的要求就是記者們再新聞寫作上一定是注重大眾的口語而不能千篇一律的書麵語,這有這樣才能使得讀者通俗易懂、貼近生活、也讓群眾能夠理解接受,用大眾化語言來報道就會貼近群眾,能夠使得群眾對新聞喜聞樂見,也能使新聞作品有趣、真實、引人入勝,獨具風格。我們群眾語言是豐富多彩的,要在實際運用中是必須要注意一些語言特點和運用技巧,不然就會弄巧成拙。不能生搬硬套的拿來運用,要注意藝術性和通俗性像結合,使得新聞寫作有著藝術生命力和真實性。
結語
白描手法在新聞寫作中要是運用得當是能夠提升新聞的可讀性和生動性,記者要善於分析和判斷要善於捕捉到新聞的素材,完善自身對語言的運用能力,要善於分析判斷新聞事件的準確性和對新聞人物深刻的剖析,選擇準確的大眾化語言,對新聞人物和新聞事件來報道和深度解析。
參考文獻:
1、張羽.當代新聞寫作學.[M].西北大學出版社,2000—10
2、劉保全.新聞精品是這樣采寫成的.[M].新華出版社,2009—01
3、高寧遠,郭建斌,羅大眉.現代新聞采訪寫作教程.[M].新華出版社,1998—01
4、周勝林.高級新聞采訪與寫作.[M].複旦大學出版社,2006—02
5、徐列.南方周末>人物報道手冊.[M].南方日報出版社,2006
6、姚裏軍.新聞寫作藝術與技巧.[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