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語言的話語分析
語言研究
作者:赫曼麗
摘 要: 外交語言是一種極其重要的外交工具和武器,正確的把握運用能夠維護國家的利益和尊嚴,而不恰當的措詞言談則可能會置國家於危難之中。本文以中國外交部舉行的記者例會為語料,運用話語分析理論對其進行分析。通過分析發現,例會問答中所使用的語言具有書麵語的一些特征,同時又委婉含蓄,分寸感強,此外也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關鍵詞:外交語言;話語分析;記者例會
作者簡介:赫曼麗,女(1987.7-),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 山東省煙台市, 職稱: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理論語言學。 專業:英語語言文學。
[中圖分類號]:H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6--02
一、引言
1952年,美國結構語言學家哈裏斯寫了一篇題為“Discourse Analysis” 論文刊登在Language雜誌上,此後,“話語分析”這個術語逐漸被人們所熟悉。這之後,話語分析不斷吸收其他相鄰學科中有益的理論和方法,逐漸形成了一門新的學科,並被廣泛地應用於分析各種話語,如: 對法律條例、商業合同和文學作品等的分析。但對外交部進行的記者例會這一類話語的分析卻寥寥無幾。因此本文將對外交部記者例會中所使用的話語進行分析,從而達到對它的整體把握。
二、什麼是外交語言
在對外交語言進行話語分析之前,我們首先要清楚什麼是外交,什麼是外交語言。外交是指一個國家在國際關係方麵的活動,通常是指由國家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外交部、外交代表機關等進行的的對外交往活動。而外交語言就是外交活動中實際運用的語言。英國外交家H.Nicholson 在《外交》一書中認為,外交語言最普通的含義是通常所說的那種能夠使外交官措詞犀利而又不失謹慎和文雅的外交辭令”(1963: 34)。外交的目的就是為了維護本國的利益,保持與他國的良好國際關係,樹立本國在國際上的美好形象,因此語言的恰當運用對於外交極其重要。
三、外交語言話語特征
記者例會是由外交部發言人主持的一種新聞發布會,向外界公布有關國家領導人外交活動的信息,回答記者就最近熱點提出的疑問,以達到提高國家外交活動的透明度;表明中國政府在某些國際事件、活動的立場態度;澄清謠言,確保各國記者對中國的正確認識。本文以公布在中國外交部網上的,2010年九月份至2011年七月份的外交部舉行的85次記者例會為分析材料。通過對這85份例會記錄進行話語分析,發現中國外交部進行的記者例會的話語具有以下特征:具有書麵語的特征,有分寸,委婉含蓄,模糊與精確的辯證統一,下麵將進行詳細的分析。
(一)書麵語特征
在記者例會中,外交部發言人所麵對的是來自全世界的新聞媒體,他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中國的外交。因此發言人會就記者所關心的最近熱點問題提前進行準備資料,寫稿。這樣使得例會中的話語具有了一些書麵語的特征,通過使用用於書麵語的詞彙等手法來表現一國外交的鄭重嚴肅。如在2011年6月21日的記者例會中發言人洪磊被問及利比亞“國家過渡委員會”特使近日訪華的有關情況,以及中方是否會為解決利比亞當前危機發揮調停作用時,他的回答:
利比亞“國家過渡委員會”執行局主席吉卜裏勒於6月21日至22日訪華。吉卜裏勒訪華期間,楊潔篪外長將與其會見,雙方將就利比亞局勢交換意見。
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一貫致力於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利危機持續已有4月,人民飽受戰亂之苦,基礎設施遭到破壞,中方對此深表關切和憂慮,認為當前這種狀況不能再持續下去,必須盡快找到政治解決出路……
在這段話中出現的“會見”、 “交換意見”、“深表關切和憂慮”、 “中方”、“飽受戰亂之苦”等詞彙都具有書麵語的正式凝重的特征。此外,在記者例會這種麵對麵的口語交流中還可以聽到像 “抵京”、“會晤”、 “訪問”、“各方”和“出席”這樣比較正式的詞彙。這些書麵詞彙的使用使得這種麵對麵交流缺乏日常生活口語交流的隨意性,從而保持了交流雙方之間的距離,凸顯外交的正式嚴肅。
(二)分寸感
有分寸感是指外交官們對於不同的外交事件的正確把握,做出恰當得體的反應及評價。“這種分寸感帶有鮮明的感情色彩和高度的藝術性”(黃金祺 1995:31)。分寸感主要體現在對於一些外交事件的表態上。表示讚同的就可以通過 “理解”、“不提倡異議”、“同情”、“ “歡迎”和 “支持”等不同程度的詞語來表達。同樣,表示反對的有 “嚴重關注”、“憤慨”、“強烈不滿”、“譴責”、“反對”和“抗議”等詞彙。而表示警告的詞語也多種多樣,如:“正在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甚至更為嚴重的“要求不再發生類似事件,否則由此引起的一切後果的全部責任將由……承擔”這樣的語句。例如2011年7月7日例會中關於的達賴訪問美國並會見美國議員的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