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聽力策略能力及培養(1 / 2)

聽力策略能力及培養

語言研究

作者:郭建 王存孝

摘 要:隨著對學習策略的研究,英語學習中聽力策略應用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本文從聽力過程分析入手,對學習者在聽音過程中的策略進行了概括性的描述,並提供了五項聽力教學中培養策略能力的方法以供教師參考。

關鍵詞:聽力過程;聽力策略;聽力策略能力

作者簡介:

郭建,女,內蒙古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英語課程與教學論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

王存孝,男,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師範學院圖書館副研究館員。

[中圖分類號]: 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6--01

1、聽力過程

按照安德森的劃分,聽力理解過程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即感知—解析—應用。這三個過程循環往複、相互交迭、不斷修正。

1.1在感知過程中,聽者的注意力集中於稍縱即逝的口頭話語,而且人的注意力有限,這就使得所聽到的聲音隻能暫時保存在形聲記憶中,如果此時聽者不采用相應的策略,那麼舊的信息就很快會被新的信息所取代。

1.2在解析過程中,聽者對所聽到的內容進行分割重組,以掌握其信息結構和理解基本要點與主要信息。對結構和內容的劃分能力決定了聽力的強弱。

1.3 在應用過程中,聽著將所聽到的信息與已有知識和經曆進行比較分析,從而作出判斷、選擇、修正與綜合。進而形成整體的理解與邏輯。

2、聽力學習策略

在聽的過程當中,要克服心理上的緊張與理解方麵可能出現的障礙和失誤,需要聽者從心裏、生理到精神狀態都努力調整到即放鬆又適度緊張的特定狀態。這種為了獲得並保留所聽信息內容而對自身狀態進行調整適應的一係列活動過程,就是本文所要探討的聽力策略。具體為以下幾方麵:

2.1元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指學習者在整個學習活動過程當中能夠自我規劃、自我監控、自我調整的策略。在聽音前,需要對所聽材料的形式、長短、難度有預期的判斷和時間掌握。聽音過程中如出現注意力瞬間終止的現象應及時調整狀態很快地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在正在聽的內容上。盡量利用所聽到的信息量來推測補充漏掉的信息。而不是追悔因為“走神”而錯過的內容或影響後麵的聽音狀態。聽音結束後還應及時總結和反省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之處。

2.2記憶策略。由於聽力內容轉瞬即逝,即使是聽力較強的學習者也難以記住諸如時間、數字、人名、地名等所有的細節。這些均會影響學習者的準確理解與判斷。聽力強的學習者,會利用目標語所特有的規律和節奏及時抓住有利時間和機會迅速記住有用的信息。在必要時,還會通過速記使用代碼和圖形來激活全部記憶以作出全麵正確的理解。而聽力差的學習者則不善此道,他們不僅判斷不出要點詞彙與句子,也對語篇理解缺乏敏感性,常常錯過了有利時機,聽時不能寫,寫時不能聽,兩者不能兼顧。即使是有時力圖做筆記,也由於速度過慢而顧此失彼。

2.3話語切分策略。聽力強的學習者能夠有效的切割信息單位,能盡量根據意群和語音節奏劃分語篇結構,並且能夠根據已知信息,運用上下文語境猜測生詞與句子,以準確理解整篇聽力材料。相反,聽力差的學習者總期望聽清每個單詞,而最終也隻能記住支離破碎的幾個詞或幾個句子,因此不能對整個語篇形成整體概念。

2.4要點選擇策略。聽語篇時,沒必要也不可能把整個單詞或單句聽得很清楚。聽力強的學習者在聽語篇時善於通過預測選擇要點,往往能根據選擇項推知聽音材料大致涉及什麼內容,爭取主動,對即將聽到的語篇做到心中有數,解題時也就得心應手了。此外,段首句和過渡性詞語也是聽力強的學習者捕捉的對象。這是因為段首句大都是表達段落中心思想的主題句,簡明扼要地告訴聽者段落的內容,而過渡性詞語則表現出說話人的邏輯思路甚至是情感傾向,它們對整個語篇的理解起著不可忽視的關鍵作用。聽力差的學習者聽語篇時,往往抓不住要點,跳不出單詞或句子的圈子,常把注意力集中到某個詞或句子的具體細節上而抓不住文章的主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