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就業談高校大學生能力培養(2 / 2)

因此,大學生應增加自身的社會實踐機會,諸如參加誌願者活動、利用寒暑假到校外勤工儉學、做社會調查、參加學校組織的大型活動等,積極拓寬自身與校內、與社會的聯係,開拓自己的視野,勤於表達,加強提高自身的溝通力與理解力。

二、大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策略

高校大學生能力的欠缺不僅影響著本校的就業率、招生率,而且也影響著大學生的發展前途,影響到國家整體教育水平的提高及國民素質的提高。因此,高校應從以下幾方麵著手,加強對大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使其真正具備完全就業的能力。

1、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形成教學多元化模式

高校全麵發展的進程中,教學和科研是重頭戲。而近年來,高校中常出現“高學曆、低水平”的畢業生,他們隻持有較高的學曆證明,卻沒有相應的科研水平,搞科研、做項目、論技術都是紙上談兵。因此,高校應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培養方案,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專業特點,增加實踐教學環節與項目教學模式,真正帶動起學生搞科研、做學問的熱情。同時,為學生製定量化目標卡,將學生的學習成績、科研水平、創新意識等方麵結合起來打分,與每年的綜合測評與獎優評定掛鉤,讓學生有學習的目標和動力。

2、加強道德觀、道德素養教育

當前緊張的就業形勢,畢業生出現浮躁、攀比的現象比比皆是,他們盲目、盲從的心理,使他們無法對自身進行準確定位,不能正確對待擇業中的各種問題。在擇業中挑地點、挑工作職責、挑薪金待遇,並沒有根據自身的能力而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因此有時候會錯失良機。甚至,為了能去更好的地方,部分同學與多家公司同時簽約、或者做假獎狀、開假證明、製作假學曆,誠信教育缺失,導致用人單位對其所屬院校培養的畢業生質量質疑,從而直接影響就業率。

能力的高低隻會決定人一時的成敗,但素質的高低則會影響人一生的成敗。因此,麵對這些問題,麵對道德誠信的嚴重缺失,高校應加強道德素質教育,將誠信教育置於首位,隻有誠於人,才能成於己。

3、鼓勵學生創業,形成統一的管理機製

學生創業是知識轉化財富、創新精神與團體合作精神最好的體現,它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經營管理的能力,而且也為社會創造了一定的財富。高校應給予認可、支持並扶持。首先應形成統一注冊,避免學生創業的雷同性,影響自身發展;其次,應建立健全的管理模式,注重創業的誠信度及責任意識;最後,應加強法製教育,走合法化渠道,經營合法產品。

總之,高校應結合自己的院校特點及專業特長,製定完整係統的人才培養方案,使大學生在校期間通過各方麵鍛煉,真正具備步入社會所需的各種能力,從而真正成為21世紀所需的高素質高水平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徐經倫.關於大學生的就業調查統計分析[J]科教縱橫,2010(4).

2、金延平.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年.

3、武楨.感受惠普麵試. [J]軟件工程師,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