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中每個單元的內容往往是循序漸進,彼此相關的。自評不僅能夠使學生對自己英語學習的優勢和劣勢作出準確地判斷,還能夠增強他們自我監控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利用“學生自評”這一形成性評估不僅可以把握學生對已學單元內容的掌握情況,還可以據此確定下一單元的學習任務和速度。
2.2“學生他評”評估體係的構建
“學生他評”是“學生自評”的有益補充——英語學習的過程不僅需要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自我監管的能力,同時也需要協作學習,共同進步。學生非常關注同伴對自己的評價:正麵的評價是學習的動力;而否定的評價對於自評較高的同學是進步的動力,對於自評相對較差的同學則是進步的阻力。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每月進行一次他評。他評內容包括隨堂互評和作業互評。他評能夠讓學生更全麵的了解自己較之同伴在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上的差異,從而更完善自我評估,調整學習策略,明確努力的方向。
2.3“師生互評”評估體係的構建
“學生自評”和“學生他評”主要是由形成性評估實現的。而“師生互評”則是由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合力實現的。
利用教學日誌,教師可以記錄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課堂的參與程度以及隨堂測驗和課後作業情況,做出每個單元學習進度和效果的形成性評估;利用期中的教學意見反饋,教師能得出學生對教師評價的形成性評估,完善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果;利用期末考試的試卷分析,教師能看到學生在一個完整的學習階段的學習成果,形成終結性評估,為學生下一階段的學習提出建議。
三、結語
依據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和分級教學的特點,結合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本文探討了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它們的合力對多模態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分級教學評估體係構建的作用;構建了“學生自評”、“學生他評”、“師生互評”的三維分級教學評估體係。
在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改革的探索和實踐中,還須進一步探討的是:如何合理配置形成性評估與終結性評估的比例,充分發揮分級教學的優勢。
參考文獻:
1、李菁菁. 多模態話語理論在英語分級教學中的應用——以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為例[J].長春師範學院學報. 2012: 10.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學英語課程要求(修訂版).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7.
3、Sluijsman, D. Dochy, F. Moerkerke, G. Creating A Learning Environment by Using Self-, Peer- and Co-assessment[J]. Learning Environment Research.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