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布魯納的“適切性課程”理論反思現有大學英語教學目標(2 / 2)

首先,大學英語教學與高中英語教學目標重疊。《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和《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均指出其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從大學英語教學與中學英語教學目標重疊現象不難發現,大學英語教學仍然處於基礎英語教學階段。基礎英語的教學無法體現高校各具特色的辦學定位,無法滿足社會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其次,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空泛導致其被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大綱取代。《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是他們在今後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流。但是,由於學生缺乏語言使用環境,學生對英語培養目標理解模糊。加之長期以來,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通過率已成為高校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四、六級考試成績成為衡量學生英語水平的唯一標準。大學英語教學以應試為導向。因此,以四、六級應試為導向的大學英語教學與社會對人才規格的要求背道而馳。

2.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對其教學的影響

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對其教學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教學內容、教學效果和教學團隊建設三個方麵。

目前大學英語教學內容仍以英語基礎教學為主,與中學英語教學有太多重疊現象,大學生逐漸喪失英語學習興趣。加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壓力,學生們漸漸將通過四、六級考試作為大學英語學習的唯一目的,英語工具性功能被忽略。

從大學英語教學效果看,大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普遍偏低。筆者在對部分高校非英語專業大學生進行訪談中發現,很多學生對大學英語教學滿意度低,學習動機缺失。他們抱怨為了應對四、六級考試,他們不得不花大量的時間做模擬試題,他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鑽研自己的專業知識,而且大學英語學習跟他們專業學習毫無聯係。

從大學英語師資隊伍建設情況看,大學英語現有教學目標不利於大學英語創新教學團隊的建設。由於大學英語停留在基礎英語教學階段,這對大學英語教師來說不具挑戰性。而且,學生學習動機不明確、英語學習懈怠使得教師得不到實現自我價值的滿足感。長此以往,大學英語教師出現職業倦怠現象,不願意繼續學習研究。筆者在對大學英語教師師資調研中發現,各高校大學英語教師中雙師型教師比例較低。這不利於雙師型創新教學團隊的建設,也阻礙了英語教學與學生專業學習融合的理念。

綜上所述,大學英語應該是基於“雙目標”的教學。一方麵,大學英語應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提高其語言素養,以滿足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麵,大學英語應與學生專業學習融合,體現其工具性、應用性,使英語學習服務於專業知識的學習,以滿足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任重而道遠。但是,筆者堅信以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必將從本質上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滿足社會對人才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徐同文. 大學課程設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

3、徐文彬,王愛菊. 布魯納的課程理論:從美妙理想回歸現實生活[J].西北師大學報,2005(5).

4、章木林. “後大學英語時代”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初探[J].湖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3).

5、周海濤. 大學課程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