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影視教育中的急症
教育論叢
作者:梁彬
摘 要:影視藝術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大學生的影視藝術素養。在隨著各大高校專業的社會化、專業與社會的結合話、選修節目的全民化,這股熱浪迅速風靡了全國各大高校,綜觀全國高校影視專業的現狀來看,促使我們分析影視教育教學存在的“疾症”, 研究探尋中國影視藝術教育中理論知識與實踐的關係、教師師資力量對影視教育的影響、社會對影視教育的需求現狀,思考影視藝術教育本質及其教學的未來模式。
關鍵詞:影視技術與理論師資力量的加強社會需求影視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6-0-01
影視是光影出神入化的現代發明,經曆的100多年的成長,從傳統的膠片拍攝到DV電影,影視已經發展到了今天的網絡與數字技術,影視的普及化教育也悄然升起,就如同魯迅說過的:“用活動電影來教學生,一定比教員的講義好。”1
中國電影已經走入一個新生的時期,現在的影視創創作對人們而言已經不是簡單的觀賞了,它對人們的生活態度,價值觀念都產生的很大的影響,這種文化傳播方式更貼近生活,更容易讓人們接受。中國的電影有著獨特的民族特征,它濃厚的中國文化色彩讓它在國際電影也初露鋒芒,當然中國電影也麵臨著許多的問題和困境,它還有很漫長的路需要走,我們的影視教育者責任重大,學習影視的學生就是未來中國電影的中流砥柱,所以影視教育的加強勢在必行。
目前有完備的製作技術與藝術創作師資的影視院校,還隻有北京電影學院一個。其餘的大部分均是在各大院校的藝術、文學、新聞的專業發展起來的影視編導、播音主持、影視表演等係別,其門檻低專業素養不強,影視專業收費高,生員多,近幾年大批量的擴招,使得很多高校存在著對經濟利益的追求,專業教職工人數有限,因為多以專業拚接轉移,有文學,藝術,新聞等教職工直接擔任其專業教員,使得現在的影視教育處於一個比較混亂,體係不完善的狀態,缺乏真正的人才與競爭力。要研究中國影視傳媒教育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麵經行探討。2
一、影視教育專業技術與理論的落後對影視教育的影響
影視專業是一門創造性較強的藝術專業,我們必須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影視人才。3影視教育應當從拓展學生的理念和意識,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參與實踐,但現有大多數高校硬件設配和軟件設施沒有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而大多高校的影視專業定位很不準確,不透明、往往會影響到各個層麵的的問題。多數高校打著影視專業的幌子招生,沒有任何的麵試與專業測試。這種所謂的特殊專業,作為一種應對市場的運行方式,本無可非議,而問題在於,現在的大多高校則是應用“純應試教育”的模式,忽視了對學生藝術基本素質的培養。“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和僵化的應試理念極易造成學生創造個性的泯滅。試問我們到底是培養如何的專業人才?
近些年各高校影視專業的日益增多,生源的擴招。但在實踐環節仍然欠缺師資力量,以注重打造精英人才的各大院校不得不在這種形勢下重新調整教育方向和選拔標準,進而放寬以往對考生專業基礎和創造能力的嚴格把關。教育應當從拓展學生的理念和意識,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參與實踐,但在硬件設配和軟件設施沒有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很多技術上的應用卻極為的落後,使得在綜合性當權的影視、傳媒教育下,專業性不能能得到最根本的體現與提高,並導致專業性的局限與和社會需求的脫節,尊重教育規律,尊重市場規律,重視影視專業的特殊性,是我們教育部門現在應該正視的問題,並有責任讓它良性地向合理性方向發展。在當下社會不斷加速進步的狀況下無法經受不加節製的肆意膨脹,而任何對資源利 用缺乏理性和對人才培養目標的不負責任,則會導致影視教育原有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