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塔克拉瑪幹(2 / 3)

途中,經過一些維族村落裏,又特地為幾個人購置了去沙漠必備的飲用水和大量的食物。

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我國新疆的塔裏木盆地中央,維吾爾語意思是:“進去出不來”是我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同時還是是世界最大的流動性沙漠。整個沙漠東西長約1000公裏,南北寬約400公裏,麵積達33萬平方公裏。平均年降水不超過100毫米,最低隻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發量高達2500—3400毫米。這裏,金字塔形的沙丘屹立於平原以上300米。狂風能將沙牆吹起,高度可達其3倍。沙漠裏沙丘綿延,受風的影響,沙丘時常移動。沙漠裏亦有少量的植物,其根係異常發達,超過地上部分的幾十倍乃至上百倍,以便汲取地下的水份;那裏的動物有夏眠的現象。

汽車沿著公路一點一點臨近了沙漠,路邊的景色也愈發的荒蕪了起來。最近以來新疆地區的天氣狀況十分的糟糕。連日來的強對流天氣讓這裏原本幹燥的氣候又刮起了悶熱的南風。風中還夾雜著無數細小的沙粒,不時的打在車窗上,發出“啪啪”的輕響。

雖說近些年來國家對於防風治沙的工作取得了十分大的成效,但是對於這片已經形成了上百萬年,總麵積達三十三萬平方公裏的世界第二大沙漠來說,仍然是杯水車薪。

雖說是氣候悶熱異常,但四個年輕人還是無法按捺住內心的激動與好奇。不住的望著窗外那越來越接近的金黃色的死亡之海。

穿過了幾十道防風林帶。車速漸緩,原本整潔的公路也變得模糊了起來,直至最後消失不見。由於古戎盧國的遺址是最近兩年剛剛發掘出來的,所以還沒有修建直接抵達的公路。一路上隻能靠著從前車子走過的痕跡辨認著慢慢前進。在穿過最後一道防沙林以後,公路也終於消失不見了。映入眼簾的是滿目的荒涼和無邊無垠的滾滾黃沙,到處都是連綿起伏的沙丘,就好像大海中的波濤一樣,層層疊疊,曲折蜿蜒一直廷伸到了天際。

汽車行駛的也愈發的緩慢艱難起來。劇列的顛簸和悶熱的空氣讓人不住的犯困。嬌嬌打開了車窗本想呼吸些新鮮的空氣,卻沒想到吹進來的撲在臉上卻異常的熾熱,風裏還帶著無數的沙粒,打在臉上是又痛又癢。無奈之下隻好又關上了車窗,低著頭,打起了磕睡。

古戎盧國的遺址位於沙漠縱深一百八十公裏處,正好是沙漠的中心地帶。兩年前的一次強沙塵暴使原本被掩埋在沙丘下麵的廢墟露出了地麵,這才被沙漠探險者所發現。上報了政府。當地政府為了保護這片古文明遺址,花費了巨資在遺址的四周種植了大量的沙漠生植物,如梭梭、紅柳、沙棘之類的,但是由於當地惡劣的氣候條件。至使人工種植下的植物成活下來的寥寥無幾。

汽車在行進了將近四個小時以後,遠遠的看到了稀稀落落的幾棵紅柳,離著紅柳不遠處,便能看到滿是斷壁殘垣的古城遺址。

車子在遺址外停了下來,幾個人下了車,慢步的走進了這座曾被沙丘掩埋了上千年的古文明遺跡。遺址裏麵到處都是殘磚破瓦,依稀還能辨認出當年的街道和房屋。有些房屋的角落中還散布著破碎的瓷片和瓦罐。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什麼古文明的信息了。

軍分區的接待人員對著空蕩蕩的廢墟喊了兩聲,便看到從一麵斷牆後麵轉出了一個四十多歲的維族男人。接待人員對馬東等人介紹到:“這位是我們特地為你們找的向導。名字叫阿裏維。”

阿裏維的漢語講的到是十分流利,臉上帶著極不滿意的表情對接待人員說道“都說讓你們早點到的,這下可好了,走到那邊去就得天黑。”

接待人員忙陪笑說道“阿裏維老哥,這次真對不起啦,他們幾個路上遇到了點小事情,所以耽誤了點時間。”

阿裏維打量了一下麵前的四個年輕人,小聲說道:“年紀輕輕,學點什麼不好,非得學考古,還大老遠的跑到沙漠裏來實習。祈禱真方保佑,千萬不要遇上大沙暴吧”說完,就向遺址的另一麵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