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魏子怡(1 / 2)

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叫葉子軒,廣東葉家後裔。從小生活在新加坡,會講不地道的潮州話和廣東話,所以一般我都介紹我是潮州人。04年我從新加坡放棄了學業,放棄了美滿的生活來到廣州,隻為了回來尋找一個讓我魂縈夢牽的女孩魏子怡,那一年我22歲。魏子怡是我在新加坡認識的,中國人。和大部分的言情小說一樣,和魏子怡的相識,也是偶然的機會。

春天的新加坡一點也感受不到春天的氣息,在我的記憶裏,好像新加坡隻有一個季節-夏天。記得那天我正在上課,天氣悶熱得讓人很煩躁,課基本聽不進去多少。

“葉子軒,起來回答問題”,老師發現了我開小差,我趕緊站了起來,“你怎麼看待新加坡和中國的國際關係的?”

對了,我是學國際金融的,國際關係也是國際金融一門不可或缺的課程,對於這種問題,說實話,我不懂。“老師,我不懂。”

“不懂還不認真聽課,坐下。”

我靜靜的坐下,精神好了許多,也許是因為怕老師吧,還是打起精神聽課吧,畢竟我不是一個壞學生。

“中國經濟的增長是世界最大的挑戰,將來亞洲的穩定取決於如何對待中國的崛起。李光耀總理更說過,作為中國人的後代,他知道中國人的忍耐力很強,但同時知道中國人的爆發力也很強,非常記仇。東亞、東南亞的國家在曆史上都得罪過中國。一旦中國強大,這些國家必然遭到中國的猛烈報複,所以必須讓中國永遠成為二流國家……”老師喋喋不休的說著。其實我很反感新加坡對中國的蔑視和侮辱,老師講著講著卻被一個聲音打斷了。

“老師,請問您是否了解中新關係?”大家都被這個聲音吸引的往聲音的方向看去,站起來說話的是一個長頭發的女孩,一看就是標準的中國美女,無論氣質和長相都吻合。我的眼睛已經被她吸引住了,怎麼掙脫也掙脫不開,她是誰?

“本來國際關係的基本常識就純粹利益關係,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但許多中國人雖然通過各種代價學到這個基本常識,卻有往往意無意在腦子裏留了個後門,對新加坡另眼相看,多少帶點感情,幾乎把它當成一個遠親。很多中國人有種模模糊糊的感覺,覺得全世界猶太人都向著猶太人,那全世界華人也該都向著華人。新加坡是華人為主的國家,跟中國又不接壤,沒什麼利益衝突。過去中國鬧“極左”,“輸出革命”,影響了兩國關係不難理解。現在中國不搞“階級鬥爭為綱”了,全力以赴搞經濟,改革開放歡迎外資,而新加坡跟中國同文同種還采用簡體漢字,應該是既熟悉西方又熟悉中國,自然是"中國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受益者,所以一直不知不覺把新加坡當朋友,對新加坡一直容忍再容忍,優惠再優惠。中新建交以來兩國貿易額、投資額大幅度增長且不論,中國還通過聘請新加坡頭麵人物當中國國策顧問,把海峽兩岸的“汪──辜”會談地點選在新加坡等方式給足了新加坡麵子;更在東南亞金融危機時不惜自己吃虧,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幫助東南亞各國穩定貨幣,從而在關鍵時刻直接幫助了新加坡。要知道,金融業是新加坡的支柱產業之一。中國犧牲自己穩定金融,新加坡的收益最大。中國為新加坡所做的已經超越了國際關係常識中的“絕不為別人犧牲自己利益”的基本原則,把新加坡當朋友對待了。"那個女孩一口氣講了許多,老師講的我聽不進去,她講的我卻全部聽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