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我國三千五百年以前的曆史,有一個叫做“商”的王朝,開始時,它還隻是個地方諸侯,傳說酋長推行全民皆商的國策,搞活了經濟,國富而民強,由此不僅奠定推翻“夏”王朝的基石,而且揭開了中國曆史上“商王朝”的序幕。而今,全球的中國人都進入了一個“從商”的時代,商戰日熾,慘烈的競爭猶如達摩克利斯利劍,高懸於許許多多企業家、職業經理人、小老板、白領、精英以及每一個凡人的頭頂。
何以自處?
何以應對?
或許,我們可以在《資商通鑒》中找到中國智慧與現代經營謀略的最佳契合點。
“從商”是一種大智慧。“從商”的智慧,用在政治上叫權謀,用在軍事上叫韜略,用在處世上叫機變。君子用它叫策略,小人用它叫陰謀。順達時藏鋒戒燥,不事張揚;逆境時委曲求全,綿裏藏針。有的與自然和諧共處,運用起來不露痕跡;還有的一反常態,看起來不合邏輯,不易被人理解,但往往出奇製勝。
“從商”是一種綜合的能力,是一隻無形的手。它名義上是智商的產物,但往往由情商來決定它的價值大小。它通過學習帶來知識,經由實踐產生經驗和能力,由此厚積薄發,扶搖直上。
“從商”的智慧,也是一把雙刃劍,使用的效果如何,一方麵取決於周圍的環境態勢和對方的智識高低,另一方麵還取決於自身的掌控能力。這一智慧使用得當,就會化解危機,克服困難,順利地實現預期的目標;反之,不但達不到最初的計劃,而且還會傷害自己,聰明反被聰明誤,賠了夫人又折兵。
世人隻知取,而不知舍,隻知進而不知退,尤為甚者,取而愈取,進而愈進。今思之,實大愚也。然大愚緣乎心,緣乎欲望。欲望無窮乃萬禍之根。如若能修行至寵辱不驚,功成而身退,則堪稱古今之大智慧。昔者範蠡公,天下楷模也。
以政資商,商政交融。博古通今,正合奇勝。本書以商鑒的形式,精選古今精彩謀略實例、現代謀略思想以及現代商戰實例為引證,力圖將曆史謀略、智慧與現代商戰相融合,達到鑒古知今,讓讀者“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人能不能擁有“從商”的特質,是決定每個人能否在今天成功的奧秘。
但願本書讓讀者不僅增加知識,有所啟發,而且擁有運用知識的快樂和力量。
編者
2006年8月
狐狸,辭典上的解釋是“一種肉食性哺乳動物,習性狡猾多疑,晝伏夜出”。在動物世界中,狐狸向來都以陰險狡詐著稱。在歐洲,還有一個關於獅子和狐狸的諺語。獅子勇猛威武,被稱為獸中之王。獅子之所以勇猛威武,是因為力量和本性賦予了它王者之風。狐狸則小巧精明,敏捷靈活,但卻能以它的精明靈活著稱於世。所以文藝複興時期,意大利著名的政治思想家馬基雅維利在他的飲譽世界的大作《君主論》中就指出:君主必須像獅子一樣勇猛,又必須像狐狸一樣狡猾。狐狸的確有其狡猾的一麵,譬如它在荒野裏會裝瘋賣傻地亂蹦亂跳、打滾、翻筋鬥,當不明就裏的獵物好奇地近前觀看時,它就一躍而起,撲殺對方。狐狸也常在夜裏到農家偷雞吃,讓農人防不勝防而痛罵它的狡猾。不過,狐狸的狡猾也可能是人類造成的,因為狐狸皮是皮貨中的大宗,在幾千年來不斷的獵殺中,能夠免於人類毒手的,通常是動作較敏捷、頭腦較靈活的狐子狐孫了。
精明狡猾的狐狸,才有可能不被人類獵殺,在危機四伏的環境中生存。精明的商家,才可能在商場立於不敗。狐狸是智慧的象征,輕巧靈敏,以“智”取勝。平常所說狡猾的狐狸,實際上是圓融通達、睿智明澈的象征。本書中的每一則寓言,每一個觀念,每一個故事,都顛覆著舊傳統、舊思維,不嘩眾取寵,也不危言聳聽,蘊含的僅是很純粹的商業世界裏的生存智慧!在弱肉強食的商業社會裏,你不必做狼,更不可做羊,上上之選是做一隻圓融通達的老狐狸。唯有擁有狐狸的智慧,才能在危機四伏、變幻莫測的商業叢林裏應對自如,行走無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