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唯有享受,才能持久(1 / 1)

文:王渝燕

這次去伯明翰采訪全英賽,也算是故地重遊。2003年羽毛球世錦賽在這裏舉行,曾經到過。轉眼過去快10年,再次來到伯明翰,來到位於運河邊的國家室內體育館,感覺很熟悉,因為這裏的景象一如從前。

這幾年出國采訪,經常會聽到在國外生活的朋友們感歎國內的變化日新月異,離開一兩年後回來就可能認不得路了。相形之下,歐洲的很多地方數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不會有太多改變,呆久了會讓人感覺時光停滯。來伯明翰後,尤其是在國家室內體育館周遭轉了轉,我也找到了這樣的感覺。大的不說,單是10年前經常去的那幾家餐館,現在依然還在營業,生意也依然紅火。到了周末,午後的陽光暖洋洋地照在身上,運河岸邊的露天咖啡館裏依然是人頭攢動,好生熱鬧。

在伯明翰,每天必到的地方自然是國家室內體育館。從倫敦搬到伯明翰後,這裏一直是全英賽的比賽館,將近30年沒有變過。這次負責媒體接待的威廉姆斯·金,10年前的世錦賽時就做這項工作,也算是我10年前結識的熟人了。這些年,但凡在英國舉辦的羽毛球賽事,申請采訪報名的事都是通過他。這次全英賽便是因為聯係了他,才第一時間拿到了報名表和邀請函。看到他,又讓我感覺仿佛回到10年前。

3月7日,星期三,全英賽正賽開始的第一天。因為不是周末,上午的比賽,觀眾不是太多,主要是組織來的一些小學生們。不過,在記者看台正對麵的看台上,有一個身著統一服裝的小小方陣格外惹眼。仔細一看,發覺他們正是羽毛球賽場上出了名的丹麥親友團。10年前在這裏舉辦的世錦賽,我初次看到他們,後來又在很多的世界大賽中不斷見過他們的身影,在2005年北京蘇迪曼杯賽期間,還曾經采訪過他們。也正是通過那次采訪,我才知道這些人都是丹麥選手的親朋好友,平時也都喜歡打羽毛球。為了給自己的家人朋友加油助威,他們自發組織起來,跟隨丹麥隊南征北戰,多年來樂此不疲,成了羽毛球賽場上一道獨特的風景。

首輪比賽,看到了兩位高齡選手上場。一位是35歲的姚潔,她可以算是這次全英賽年齡最大的女單選手了;另一位是37歲的吳俊明,他比蓋德還大一歲,也算得上是全英賽最老的男選手了。麵對小自己10多歲、實力還算不錯的對手,即使經驗再老到,體能上的巨大差距也讓他們在激烈的對抗中有心無力,輸球在所難免。其實,這兩位老將在世界羽壇都曾經風光無限,尤其吳俊明,更是頭頂奧運冠軍、世錦賽冠軍兩大桂冠。按說早就可以功成身退,沒必要再在賽場上“虎落平陽被犬欺”。以前,有記者曾經就這樣的問題采訪過吳俊明,他的回答很簡單:隻是因為喜歡,很享受打球的感覺。

喜歡、享受,如此簡單的理由,卻是真正可以讓人持之以恒的動力。威廉姆斯·金也好,丹麥親友團也罷,相信這麼多年來,也都是出於這樣的原因而活躍在羽毛球的世界裏。

林丹奪冠後,有記者問他倫敦奧運會後是否還會繼續。他的回答是,要看是否可以找到讓自己堅持下去的理由和目標。如果單從奪取冠軍的角度出發,已經實現全滿貫的林丹很難找到更高的目標。現在,林丹時常說要享受羽毛球,而這恰恰應該是他堅持下去的最好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