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速覽
作者:
眾所周知,“統籌經濟社會發展”是科學發展觀提出的“五個統籌”中不可或缺的一項。經過6 O多年的建設,特別是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已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此同時,各項社會事業也有長足的進步。但與快速發展的經濟相比,我國社會發展明顯滯後,造成各種社會矛盾隨著經濟的發展而不斷出現,在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保、醫療、住房、拆遷、環保、食品安全等等方麵都存在著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已影響到和諧社會的構建和國家的科學發展。
社會發展理應是科學發展的題中應有之意。我們讚同這樣的認識,那就是,如果經濟越發展,社會矛盾越突出,就會導致整個社會的公平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下降,社會積怨不斷增多,最終會使經濟發展失去社會穩定的基礎,經濟發展的進程很可能因此中斷。我國全麵建設小康的偉業最終能否完成,不僅取決於經濟發展的成就,還取決於社會發展的成就。社會發展為何相對滯後,究其原因,社會管理不善是關鍵,隨著社會結構的深刻變遷,社會管理理念思路、體製機製、法律政策、方法手段等方麵還存在很多不適應的地方。社會管理這塊“短板”亟待補強,為此,中央提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正可謂對症下藥。
“社會管理”已進入中共高層的議事日程,其重要性和緊迫性也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5月30日,中共中央央政治局會議召開,研究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問題。會議指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人民安居樂業。會議提出,要積極推進社會管理理念、體製、機製、製度、方法創新,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打破舊有社會管理模式,構建這樣一個全新的社會管理格局,是應對社會矛盾凸顯嚴峻挑戰的必然選擇。
事實上,各地近年來在探索創新社會管理模式上進行了許多嚐試。
麵對超常規發展帶來的新挑戰,北京積極探索社會管理機製創新,協調和滿足不同群體的利益需求,取得了一係列新經驗、新創造、新模式,如“網格化”精細管理、社會組織“樞紐型”工作體係等等,引起了眾多中央媒體的高度關注。北京的社會管理體製改革走在了全國前列。日前,《中共北京市委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全麵推進社會建設的意見》全文公布,北京在全國率先出台了關於社會管理創新的省一級地方性文件。《意見》明確提出在創新服務中加強社會管理,確定了“十二五”時期北京推進社會建設的目標,從十個方麵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任務進行了全麵部署。我們期待北京的社會管理探索結出新的碩果。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已成為從中央到地方必須解決的一大新課題,這是一個係統工程,需要總體設計,周密部署,方方麵麵都得做出艱苦的長期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