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無起勢,下丹田跟胸口同時下墜,雙手向下,身體內部恰似有個磁鐵的正極,手像是有個磁鐵的負極,與手對應,手緩慢的下到哪裏,身體內部的相互吸引跟到哪裏。那種舒服之極的感覺,似隔空有個大手不停給身體按摩。
小無舒坦的想叫,想蹦,想站在高處瘋狂的大喊,甚至想立刻收功,心裏的衝動幾乎壓製不住。
“師侄,氣來不喜,氣去不追。”金大叔的聲音不緊不慢地想起。
“氣來不喜,氣去不追?”一句點醒小無,平心靜氣,緩慢起勢,兩個小雲手高不過肩,底不過胯緩慢的發出去,像在水中遊泳,打了幾式,小無倆條胳膊一分,輕飄飄白鶴晾翅定在那裏,動也不想動,非是不動,不動如萬動。
外表看上去不動,其實身體內部已經動了一萬遍。
小無練習套路近似九年,直到今天才正式入門!才弄明白為什麼太極看上去慢悠悠的,非是慢,是感受氣,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一招一式都是樁。
我明白了,每招每勢的都是樁,既然如此,格鬥式肯定能從外過度內。小無緩慢地把手收回到太陽穴兩側,擺成格鬥式,同樣有氣存在,隻不過氣微弱,那種漂浮在水中,全身各處同手之間的吸引排斥變淡了。
“究竟怎麼回事?”小無暗道,再緩慢地把胳膊伸出去,變成白鶴晾翅,氣又回來了,經過幾次反複試驗,他放棄所有招式,跳一跳,不打太極拳,直接擺成格鬥式,氣徹底沒了。
“原來如此,如果想從混元樁過度到格鬥式,想讓格鬥式紮著像混元樁一樣得氣,必須從混元樁緩慢過度,不能一撮而就。”小無先擺出混元樁,再緩慢下降成四平馬,氣也在逐漸消失。”
小無確定由混元樁過度到格鬥式(神武之根)和四平馬的可行性,腦海裏忽然迸出一道光亮,既然可以由入道之樁過度格鬥之樁和傳統武術之樁,那麼內家拳也一定可以過度到外家格鬥。
但從太極拳過度到簡單的左右直拳,談何容易?小無試驗了半天,一點都沒抓住靈感。不禁埋怨自己的貪心,還是先把三種樁功之間的過度修成再說把。
再琢磨了一會三種樁功之間的聯係和區別,師兄弟們集中跑操的時間到了,小無這次變得很聰明,沒有跟任何人較勁,衝到第一階梯後,老老實實的跟著隊伍跑完,氣不喘,勁不殆,身不傷,舒舒服服地跟著師兄們走上樓去,到大食堂一起吃早飯。
小熊擠眉弄眼地道:“小師弟,今天早上為何不跟我們賽跑啦?”
“跑不過師兄師姐們,再打賭俺都負債了。”小無老老實實地回答。
“嘿嘿嘿……小師弟現在長智慧了,別說你跑不過,就是能超過兄弟們,我們有的是法子讓你跑不成,你才來幾天?你都超過我們,以後早操,我們再也沒有好日子過。”楊玉教小無怎麼和師兄弟們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