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曆史上國際銀行家的曆次出手,可以發現他們始終遵循著“最優算法”,每一次重大戰略行動都會同時達成3項以上的主要目標,用“一石三鳥”來形容也決不過分。國際銀行家從來就是打“組合拳”的高手。
&&&&石油價格暴漲導致了石油貿易結算對美元需求的暴漲,終於使美元在國際上重新獲得有力支撐。
&&&&從1949年到1970年世界石油價格一直穩定在1.9美元一桶。從1970年到1973年,油價逐步上升到3美元一桶。1973年10月16日戰爭爆發後不久,歐佩克將油價調高70%到5.11美元一桶。1974年1月1日,油價又上漲了一倍,到11.65美元。從1973年彼爾德伯格會議之前的油價到1974年1月,石油價格果然上漲了近400%。
&&&&在隨後而來的高油價時代,造成了西方各國高達兩位數的通貨膨脹,人民儲蓄被大幅洗劫。更為不幸的是毫無防範意識的發展中國家。
&&&&1973年,印度的貿易是順差,處在一個健康的經濟發展狀態。到1974年,印度的外彙儲備為6.29億美元,卻要支付兩倍於此的進口石油費用,即12億4100萬美元。同樣到1974年,蘇丹、巴基斯坦、菲律賓、泰國、非洲和拉丁美洲,一個國家接著一個國家麵臨著貿易赤字。據f統計,1974年發展中國家的貿易赤字達到了350億美元,這在當時是一個天文數字。並不奇怪的是,這個赤字總和恰好相當於1973年的4倍,也就是說與石油價格上漲成比例。
&&&&70年代初期強勁的工業生產和貿易,被1974年到1975年世界範圍內的工業與貿易萎縮所取代,其嚴重程度是二戰結束以來之最。”
&&&&70年代中,許多正在實施工業化的發展中國家已經陷入對世界銀行低息貸款的嚴重依賴,石油價格猛漲使得這些國家的大量資金被高油價所吞噬。
&&&&發展中國家麵臨著要麼停止工業化進程,從而無法償還世界銀行過量的貸款,要麼就得向世界銀行借更多的錢來購買石油和償還巨額債務的本息。
&&&&而與f聯手作套的國際銀行家早已張網以待,f開出一些列苛刻的援助條件,再強逼著這些稀裏糊塗就倒了大黴的發展中國家喝下著名的“f四副良藥”,即國家核心資產私有化、資本市場自由化、基本生活要素市場化和自由貿易國際化,大部分國家喝下這幾副藥非死即傷,個別抵抗力強的國家也落得元氣大傷,民貧國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