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崩射箭節
洋塘紮卡達
老村長 新村長
洛克和他的藏族保鏢
20世紀初,探險成為體現一個人所具有的全麵潛能的熱門運動,探險英雄也成為社會各界所崇拜的偶像。約瑟夫·洛克具有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和撰稿人雙重身份,自然引起了人們的注目。
洛克的三江並流之行,曆時三個多月,沿金沙江上行至雲南迪慶州維西、德欽,穿越瀾滄江、怒江,直達西藏察瓦龍地區(察隅縣境)。1928年8月,《國家地理》雜誌以《穿越亞洲大河流域的大峽穀》為題,介紹了這次探險考察全過程。洛克在文章中記述了沿途所見所聞,一係列直觀的照片更是讓讀者如臨其境,驚歎不已。二十多年後,洛克出版了他的力作《中國西南古納西王國》,再次展現了“三江並流”地區風采,其中對迪慶的人文地理、風土人情各方麵的紀實性文字,對於現在研究這一地域的民族學,特別是許多已消失的文化現象,已成為經典史料。洛克留下的那些攝影圖片,更是顫響著曆史足音的孤本,為後人留下了一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金沙江,叫人看不夠想不完的大江
1923年“一個10月的早晨”,洛克率領他的隊伍,“離開了麗江雪山腳下的小山村的基地”向西北方向行進。探險隊有15人,還有洛克坐騎在內的18匹騾馬,馱載帳篷行李、攝影器材、食品、紙張、草料,用於保存植物種子的木炭,以及洛克專用的行軍床、餐桌、凳子等生活用具。
兩天後,洛克的人馬抵達石鼓鎮。洛克下令盡情遊玩一天。石鼓坐落在長江第一灣彎角頂,風光秀麗,植物種類繁多。洛克佇立江岸,“金沙萬裏走波瀾,奔入中原壯大觀”的磅礴氣勢,在此一覽無遺。放眼東北方,雄視蒼穹的哈巴、玉龍兩座雪山,氣勢非凡,疑為天外神境。洛克憑著手中的地圖與實景對照,想象著碧波蕩漾的江水,在30公裏外的地段衝開哈巴、玉龍兩座雪山的挾持,驚濤拍岸穿行於虎跳峽的壯麗景象。
探險隊溯江而上,這是從雲南通往西藏的茶馬古道西線。洛克信馬由韁,聽隊員們講述金沙姑娘的神話,還有諸葛亮五月渡瀘水的傳說、蒙古軍隊革囊渡江征大理的故事……這群出生在麗江壩子的年輕人,雖然都隻上過幾年小學,但他們豐富的知識令洋博士刮目相看。讓他記憶深刻的是保鏢李仕臣指著江對岸肯恥岩上的女神像,為他講述了納西人崇敬的阿薩命風神娘娘的傳奇經曆,讓他感受到了納西東巴文化的博大精深。
暫別了五天來朝夕相伴的金沙江,從麗江巨甸往西走,沿著一條越走越狹窄的山箐,便到了魯甸壩子。河穀裏長有榧樹、水杉、楓樹、鬆樹、杞樹,還有伏牛花、木半夏等植物,樹上都生有黃色花彩的地衣植物。洛克在日記中寫道:“這個區域植物的探察在整個夏季業已完成,然而多雨的季節對攝影師是個大問題,因而我利用秋冬時節的旅程,攝製帶回美國所需的照片。”
洛克對魯甸一帶繁茂的原始森林,之前已考察並采到樣本,此時他把精力集中在捕捉大自然精彩的畫麵上。他後來說:“白人從來還沒有看過這些風景照片上的景色。有少部分探險家雖然也到達了令人膽寒的邊寨,但雪峰被夏天的雲霧所籠罩而無法看到。”
梅裏雪山瀾滄江峽穀
離開魯甸向栗地坪攀登。這是迪慶州維西縣境內的一片高山草甸,範圍約8平方公裏,因生長栗樹而得名。這也是個巨大的天然牧場,綠草如茵,繁花似錦。每臨冬季則常常被積雪覆蓋,行人隻能踏雪前行。洛克在日記中寫道:“我們現在爬到了瀾滄江和長江分水嶺的山頂上,森林由鬆樹和杉樹形成。作為分水嶺的栗地坪,是一個寬廣的、長長的大草原山脈,高度為11000英尺(3353米),它的邊界是由可愛的鐵杉構成的密密的森林。下層的叢林主要由藤類構成,而厚厚的苔蘚像地毯一樣蓋在土上。草原就像一片白色和藍色的海洋,因為龍膽草和雪絨草正在開花。杜鵑樹叢、高大的海葵、鳶尾花在冷杉樹的邊上形成了一道裙邊。”麵對美景,洛克發出由衷的讚歎:“空氣清新,陽光明媚,鳥兒在歌唱,所有的一切都盡情地享受著生命的快樂。”
瀾滄江峽穀中的村落
在長江第一灣以上地域內,與長江並行著兩條著名大江——瀾滄江和怒江,形成舉世罕見的“三江並流”奇特地形地貌,區域內動植物種類豐富,是天然的動植物王國。洛克在“三江並流”腹地收集到了6萬份植物標本,還有大量具有明顯免疫力的栗樹種,以及雲杉、冷杉、鐵杉、鬆樹和檜樹的種子,經培育後茁壯生長,大大豐富了美國國家植物園,報春花、飛燕草、龍膽等開花植物很快在舊金山等地的公園裏繁殖開來。同時,洛克還製作了1600多種鳥和幾十種哺乳動物的標本,並在標簽上注明它們的眼睛顏色、產地、海拔和捕捉日期。
洛克離開迪慶,走的是滇藏茶馬古道東線。短短三個月,洛克探遊了迪慶一圈。
維西城,開通了“特快專遞”
邊走邊做科考活動,並大量采集動植物標本,使馬隊承載越來越重,行走越來越緩慢。洛克的馬隊終於走進坐落在永春河畔的維西縣城。維西開發較早,唐南詔時稱斂尋城,元、明時設臨西縣。因永春河中多產黑魚,納西語稱其地為“你那”,意為“黑魚”。
洛克發現維西城:“居民多數是漢人,納西人住在城外和附近村莊,而傈僳人住山頂。”“當年人口不逾三千,隻有三條一眼就望到頭的小街和九條小巷,但是它有一道令居民們感到安全和自豪的城牆。”
維西縣葉枝鎮同樂村傈僳族山寨
夜幕降臨後,在永春河邊總會出現一道奇異的風景。不顧夜晚天氣濕冷,一群群*著上身的男孩子,舉著火把,拿著砍刀,赤腳在河岸邊歡天喜地地砍魚。等負責打撈的人大喊“夠了!夠了!”,所有砍刀立馬停下,男孩們一起把黑魚收到河岸邊,分好後用背簍背回家。那忽明忽滅的火把,星星點點,漸行漸遠,慢慢消失在星空下。
洛克還發現,世界上幾乎絕跡的植物活化石珙桐在維西隨處可見。連日來,隊員們在他的指導下,製作標本,收藏樹種,整天忙碌。
洛克決定將探險前期收集到的動植物標本和樹種寄回美國。他來到隻有一個郵政員的維西郵政所。郵政員看著那麼多的包裹直搖頭,小小的郵政所儲存的郵票,不夠貼大包小包堆積如山的郵件。商量過後,由洛克付路費給郵政所,代雇馬幫把這些東西如數運往麗江。後來,洛克在維西托運的包裹完好無損地到達了美國華盛頓。
此後,洛克再沒到過維西城,但深藏在雲嶺山脈中的小鎮,還有城裏那位不知名姓的郵政員和為自己開通的“特快專遞”,永遠留在了洛克的記憶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