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1 / 1)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財務會計信息在各個領域所發揮的作用也日益重要,但是各個企業在財務會計中的違法造假事件也日益加劇,嚴重擾亂了我國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的發展。財務會計造假是指行為人違反國家法律、法規、製度的規定,采用各種欺詐手段在會計賬務中進行弄虛作假,偽造、變造會計事項,提供虛假會計信息,從而為小團體或個人謀取私利的違法、犯罪行為。近年來,財務會計造假日益嚴重,有愈演愈烈之勢。它使廣大公眾的投資信心遭受了巨大的打擊,同時會計造假問題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在一定意義上已經超出了會計範疇而演變成一種較嚴重的社會問題,以至於朱鎔基總理曾提出了“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原則,不做假賬”的題詞。

從近幾年的各大企業出現的財務造假事件來看,企業所製造的種種財務迷局已暗藏了極大的危機,對社會、企業、個人都產生了極為嚴重的負麵影響。

首先,財務會計造假嚴重破壞市場經濟秩序。市場經濟是一種信用經濟,會計信用則是這根經濟活動鏈條的基石,若沒有了信用,市場經濟形成的各類社會與經濟關係就不能順利建立起來,並無法持久維係。

其次,財務會計造假會侵害會計資料使用者的利益。隨著市場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客觀、準確提供會計資料的要求,不僅是單位會計人員的權利和義務,且越來越廣泛影響到相關會計資料使用者。

第三,財務會計造假有損會計隊伍自身形象。會計從業人員不講誠信,其最終結果,輕者調離會計崗位,重者將按法律規定受到法律的製裁,這極大地破壞了會計隊伍的良好形象。

第四,企業設置的財務迷局會危及經營主體自身生存。市場是公正的,如若在沒有自願平等的前提下,失誠信,搞欺騙,隻能自釀苦果,一敗塗地。

鑒於財務會計造假存在的種種危害,本書從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現金業務、存貨、應收及預付款、固定資產、並購重組、財務報表、會計電算化、稅務等10個角度出發,係統全麵地分析了當下企業常用的財務造假手段,以求對廣大讀者確認和識別企業設置的各類財務迷局有所幫助和啟示。